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6983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咬花面异常分析-20120208Word格式.doc

细纹相对就比较头疼,模具寿命短,产品表面原有的缺陷不但遮盖不住,还会添一些其他麻烦,不过花纹越细越有利于脱模。

细纹的加工,除了靠化学蚀刻外,靠放电同样能得到均匀一致的细花纹,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键帽表面花纹比较细,模具就是这样加工的,这样的缺点是寿命要短于化学蚀刻。

蚀纹面的产品外观美观且简单,模具及生产成本要比镜面及光面低廉,但对中日龙来说,如果代工的产品都是蚀纹面,那就没有什么利润了,党工的话是最好要求客户接受三涂或五涂,这样产品的附加值就大了,报价就高了,我们赚的钱也多了,总比做一般的成型件了来的快。

一般化学蚀刻的步骤是:

1,模具脱脂→2,封贴→3,表面处理→4,蚀刻→5,喷砂用封贴→6,干燥→7,喷砂→8,除去贴纸→9,洗净→10,防锈。

在富士康DT(II)事业处的时候,有个专门的咬花房,经常去,看的最多的封贴,喷砂,当时还没有感觉咬花是多神秘的东西,出来后发现,这个还是很有保密性的东西,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只顾和里面的咬花妹聊天了,却忘了学点技术了。

二,蚀纹面的优点

模具蚀纹后,做出的产品表面就会有凸凹不平的形状,遮盖了一些结合线,重要的是,产品的表面会对光线产生是漫反射,水平入射的光线经反射后会向四面八方扩散,使一些缺陷看上去不是那么明显,不象其他面的产品,因为反射比较集中,一眼看上去,结合线就是一条线,缩水就是一个坑,毫无隐藏。

另外模具蚀纹面易与保养,如有异常,再重新喷下砂就好了。

蚀纹面的产品如有轻微的碰刮伤还可修复,用脏的手套使劲擦拭表面就行了。

另外还起装饰的作用,防滑、有良好的手感。

使产品更加美观;

还能克服印刷字和喷涂易磨掉脱落的缺点;

.成型时可以使产品表面与型腔表面之面能容纳少许的空气,不会形成真空吸附,使得脱模变得容易。

三,蚀纹面的缺陷分析和解决

这个是重点内容,蚀纹面的缺陷主要有拉伤,模印(包括顶针印,入子印,应力痕等),油光,蚀纹面花纹粗细或明暗不一致。

等其他缺陷有待补充。

1拉伤(主要原因:

出模角不足/晒纹深度过深造成)

问题描述:

蚀纹面拉伤经常出现在产品侧面,正面很少有,最多的地方在浇口附近,保压加大,便会经常出现。

较浅的拉伤会把产品拉白,拉花,较深的拉伤则是把产品拉出一道道深色的痕迹,区别于表面的颜色。

原因分析:

笼统的来说,a,检查产品设计的脱模角度(勾配角度),及模具的脱模角度和花纹深度。

模具有些边角的地方蚀纹后,喷砂未喷到,很硬很锋利b,前模脱模不顺(这个更笼统,脱模不顺有很多原因待一一分析)c,产品保压压力大,尺寸就大,产品表面紧贴模具表面,造成脱模不顺。

d,模仁所使用的钢材较软,强度不够。

不合适蚀纹,且由于注塑机的大的注塑压力,造成模腔内部有很大的压力,从而引起模腔轻微刚性变形,当射出结束时,模腔压力减小,则变形消失,导致产品的脱模不顺。

第四点的提出是有个来源的。

当时由于我们生产同一个产品的有六套模具,其中有一套模具怎么样修理产品侧面都还是有拉伤,大家都找不到原因就把责任推到模具钢材上面,因为谁也不会拿做好模仁的钢材拿去化验,检查是否是OK的。

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事业处最高品质主管签样生产。

如果浇口附近的咬花面不是外观面,如有拉伤就直接抛掉,在精模厂的时候,一套键帽模具128穴,第一次试模,有的穴号拉伤很严重,有的缩水很严重。

第二次试的时候,发现浇口附近的蚀纹面已经抛光了,幸好是在键帽侧面,装配后看不到。

修理拉伤时,通常在拉伤的表面晒浅一点的纹,专业人士说的是二分之一深等。

2模印(也叫应力印/光影,主要原因有:

肉厚差/顶出局部吃力/后模局部模温差异大)

相比拉伤来讲,这个才是模具和成型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

产品蚀纹面出现的发白现象,眼睛要和产品呈一定的视角,看产品的反射出来的光。

模印的位置有时呈条状分布在产品边缘,有时是块状出现在入子,顶针上面,集中出现在肉厚差异大的地方,浇口附近也会发生。

目前我总结的有几种原因,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①模印产生在肉厚不均的位置是有收缩应力引起的应力痕,产品冷却收缩的时候由于肉厚不一致,肉薄的地方首先完成收缩,肉厚的地方最后完成收缩,这样,肉薄的就会受到拉应力的影响。

浇口附近的模印,主要是温度过高,压力过大引起的应力痕。

②出现在产品边缘的模印,如排除第一点后,就是模具保养的问题,我们中日龙所做的塑胶产品主要是电器方面的,所用的塑胶原料大部分都是防火的,如FR2000,FR40。

射出成型机加工防火材料时,料温不能设置太高,原料容易分解产生气体。

模具就要经常保养,当产生排气不良的时候,原料中分解的气体就会吸附在蚀纹面的凸凹不平的表面。

每成型一模时就会在产品表面形成雾状的模印。

③顶针和入子上的模印,以前我在富士康的时候,有一个老师专门做过一次报告就是关于顶针印的问题,报告很详细,但是到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时候,却显的很苍白无力。

精模厂的做法就是把键帽的顶针从中间移到四周布置,从而避免了在产品中间产生顶针印。

a,顶针和入子处温度与模仁的差异,造成收缩不均。

顶针来回运动,导致顶针温度高于其他位置,此处由于热,强度不足,顶出时发白。

b,顶针和入子太高多太低,人为的造成肉厚不均。

c,顶针顶出时,受力过大,产品表面顶白。

等等

模印用白色原料生产的产品看上去会好很多,在黑色,深蓝色等深颜色的原料生产时很明显。

在模具方面改善,试模的时候先用眼睛看出现模印的蚀纹面,看是否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如有明显的印记,则保养模具。

如仍有则需下模蚀纹面重新喷砂。

根据妮红提供的资料,一般的梨地花纹寿命仅有50000到100000SHOT。

在成型方面改善,原料要充分烘干,尽量不要用大的保压来做产品,保压越大,则出现的模印越严重。

融胶充满模腔采用快—慢—快的方式,这个是书本上学来的知识。

如果前面两个都没有解决模印的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时间,让产品做出来后放一段时间,模印会越来越小。

往往这个也是最不可取的方法,我们往往等不到这么长的时间就要出货,就只能用羊毛球和擦擦克林擦拭表面。

解决方法:

Ⅰ,顶针印需降低后模模温,及升高前模模温。

降后模模温是提高冷却效率,升高前模模温是使整个晒纹表面变白,已掩盖白印。

Ⅱ,应力印减小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这一点往往不行,因为降低了压力后,塑件就会缩水,两者相比,还是选择把缩水调OK。

Ⅲ,在顶针头部刻上沟槽或晒纹,人为的在产品上加胶,增加强度。

或在模具上把顶针往后退0.05-0.10mm,也是起到在顶针处加胶的作用

Ⅳ,FRT-CV两个侧面的斜顶处的晒纹面有线形的发亮,修模时将该处的晒纹面变的没有光泽,由黑亮变的白淡,再次试模后OK,如下图。

BACK-CV晒纹面四周气痕严重,将整个面的光泽降低后,整个面发白,但是客人不接受无光泽。

图示FRT-CV侧面的斜顶处的晒纹面有线形的发亮,修理后的表面黯淡。

各种擦拭工具对产品咬花面的影响

Ⅰ,擦擦克林擦试咬花面会越擦越暗和没有光泽,像粉一样吸附在产品表面,导致表面不反光,亮度下降。

擦擦克林会越擦越小。

Ⅱ,羊毛球擦拭是最好的方法,擦过的表面基本能和原来的相差不多,但会越擦越亮。

Ⅲ,用除尘纸擦过的表面会很亮,有光泽。

3油光

产品表面看上去很光亮,颜色又深,光线一照,象油一样发亮。

解释这个并不难,蚀纹面整个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光线照上去是漫反射,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一样的效果。

如果这个位置有很大缩水,还有一种是蚀纹面磨损严重,凸凹不平的表面就会变平,光线照上去就会变成镜面反射,导致产品的从某个方向看上去很刺眼。

油光是用什么东西都擦不掉的,只能从模具或是成型条件上来改善。

在富士康DT(II)的时候我们主要代工DELL的台式电脑,具体点就是机箱。

DELL机箱有个特点,一个机种可以连续做几年都不会变,而且量还很大。

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带咬花面的,曾经有人拿伟创力代工的相同产品和我们的相比,发现他们做的咬花面比较偏暗,整体发白,我们做的就又黑又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周期,将模具前模接的是冰水(冷冻水),而人家接的是模温水,一般50℃左右就会很漂亮。

温度也不能太高,温度高了反而会发白严重。

模具接冰水,融胶一接触模具型腔表面就会凝固,来不急形成凸凹感,表面就会很平,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整个表面变的都是亮亮的。

图片的油光就是缩水引起的

FUJITSU客户FIONA机种的SIMCV

4蚀纹面花纹粗细或明暗不一致

这个就很简单了,花纹粗细不均,最大的可能是模具修模时,上次和这次的蚀纹不一致,模具钢材局部经过烧焊,蚀纹后遮盖不住,与四周的颜色不同。

1)不同的钢材,硬度的关系,化学腐蚀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要尽量采用相同材料烧焊;

2)烧焊后,模具局部硬度不一样,化学腐蚀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烧焊后要注意回火,使硬度均匀。

明暗光泽不一致是在喷砂的时候用的砂不一样,有各种砂,亮砂和暗砂等。

喷砂一般都要有金刚砂和玻璃砂混在一起喷,它们之间的比例不一样,喷出的效果也不一样,玻璃砂比例高的话,晒纹面会偏亮..同时成型条件也会影响晒纹面的光泽,一般来说,模温高,成型出的产品纹面表面会偏白;

模温低,成型出的产品纹面表面会偏黑偏亮;

但是如果模具纹面偏暗的话,成型条件是很难改善的。

对于一模多穴的蚀纹产品,如果有一穴按其相同的规格和工艺去蚀纹,试出的产品也会出现和其他未修的穴表面光泽有差异,所以大部分都会将整套模具的模穴表面一起处理。

5晒纹面一小块发亮

在新晒纹的模具前几次试做,有时会发生局部一小块发亮(没纹),形状不规则。

这时,先不要下结论是漏晒纹,一般是模具表面粘上异物,用模具清洗剂喷到棉花上擦拭模具表面,待将异物擦掉后即OK。

6产品表面具有凹雕刻的晒纹

如上图示:

字体是凹进去的,模具上则是凸出来的,字体四周的晒纹面如果想抛掉,显然会碰到凸出的字体,所以,晒纹时须谨慎,一旦晒错则无法挽回。

由细纹改粗纹好改,由粗纹改细纹就要重新抛光。

四,蚀纹面的其他应用

这个就要大家一起来补充了,我先提两个。

1,后模面蚀纹,主要是当前模脱模不顺的时候,经常在后模蚀纹来增加后模对产品的拉力,使产品顺利的离开前模。

例如:

a,FIONA的CABLEHOLD,开模时,产品的一孔的根部拉白,这个孔的镶针在前模上。

所以为增加后模拉力,在后模处蚀纹。

前模孔根部拉白

后模蚀纹增加拉力

b,FIONA的HDDCV,后模没有什么倒扣,试做时容易粘前模。

就在两个圆柱处蚀纹,增加后模拉力。

2,顶针蚀纹

主要是为了防止产品在顶出时相对滑动,目的就是止滑。

还有解决顶针印,也会在顶针上晒纹。

3,照相腐蚀

2010年9月份,FUJITSU导入的新机种ELBE/SLEDGE/HAMMER显示屏盖采用了新的蚀纹样式,整版采用斜纹,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