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合同的解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的解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履行报批义务,经受让方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并由转让方返还其已支付的转让款、赔偿因未履行报批义务而造成的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6条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以转让方为被告、以外商投资企业为第三人提起诉讼,请求转让方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共同履行报批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方同时请求在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于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不履行报批义务时自行报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转让方和外商投资企业拒不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期限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另行起诉,请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包括股权的差价损失、股权收益及其他合理损失。
”第8条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受让方支付转让款后转让方才办理报批手续,受让方未支付股权转让款,经转让方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转让方请求解除合同并赔偿因迟延履行而造成的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首先,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以后没有批准之前属于未生效合同,按照传统的理论如果接触只能对生效合同的话,那么未生效合同是不能解除的,但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却规定了可以解除。
如果和同部分有效、部分无效或者未生效,可以解除吗?
怎样解除?
这种情况就要做具体分析:
第一,尚未生效的合同或条款和已经生效的合同或条款若各自独立,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尚未生效部分的合同或条款,相对人只能据此解除该部分的合同或条款,解除的效力不及于已经生效的合同或条款;
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已经生效的合同或条款,相对人只能据此解除该部分合同或条款,解除的效力不及于尚未生效部分的合同或条款。
若尚未生效的合同或条款和已经生效的合同或条款的关系属于:
“一份合同的效力,依附于另一份合同的效力”,则应贯彻主合同或条款被解除的,依附性合同或条款则当然解除,而已生效的依附性合同或条款被解除时,尚未生效的主合同或条款并不必然被解除。
第二,若尚未生效的合同或条款和已生效的合同或条款密切结合且不可分割,解除任何部分的合同或条款,都会使其他部分的合同或条款失去存续价值或无法独立存续。
于此情形下,一方当事人违反尚未生效的合同或条款所产生的义务时,相对人有权解除合同的全部;
一方当事人违反已生效合同或条款所产生的义务时,相对人亦有权解除合同的全部。
例如:
银行的资产包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资产包里有的资产实些、有的虚些,组合在一起,所以,资产包一旦形成,即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否则,上述合理性即被打破。
故,银行资产打包所涉债权和实物资产,当属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资产包整体买进,合同解除时也应当整体解除,资产整体返还。
二、解除合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因合同之解除关系到交易秩序与当事人间之利益,当事人并非可任意解除合同,需于具备解除条件时方可。
解除条件可分为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
前者系指法律直接规定于法定情况下当事人得享有合同解除权;
后者系指当事人可透过事前约定解除权发生条件或事后由双方协议解除合同。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做详细解释。
三、解除行为
具备合同解除条件仅为得解除合同之前提要件,合同并非当然解除,仍须透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的行为,方使合同的效力归于消灭。
解除权于性质上为形成权,即合同的解除在解除通知送达违约方时即发生法律效力,不需要对方的同意,所以,为免法律效力长期处于不稳定之状态,合同法为解除权规定了行使的时间限制,即『除斥期间』之规定。
合同法第九十五条规定: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四、解除合同的后果
合同解除以后,合同的权利义务被消灭,只保留了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解除导致合同关系归于消灭,故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不表现为违约责任,而是返还不当得利、赔偿损失等形式的民事责任。
依据最新的司法判例,合同解除以后不再适用定金罚则和违约责任条款,这一点我们下面专门做说明。
下面我们说说合同解除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可以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其中『约定解除』又可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条件』两种类型。
下面做详细的说明:
一、约定解除
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基于此,约定解除又分为两种:
(一)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系指于合同成立生效后,尚未履行完成前,双方当事人自愿解除合同。
一旦该解除合同之协议成立并生效,即可发生解除合同之效力。
(二)约定解除条件
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项规定: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若合同成立生效后,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之前,发生约定的解除条件,合同当事人即取得解除合同之权利。
约定解除条件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不同,如前所述。
附解除条件之合同,于解除条件生效时自动向将来失其效力,无须当事人任何意思表示。
约定解除条件的合同在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取得仅仅是解除权,还需要通过解除行为才能达到解除的效力。
最后,解除合同如果属于格式合同,还有看解除条款是否公平,若该条款条款是为免除提供者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者,该条款应无效。
若对该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应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若有两种以上解释者,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方之解释,若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不一致者,应当采用非格式合同条款。
二、法定解除
合同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先说说什么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并且必须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方能行驶解除权。
所谓合同目的是指当事人缔结合同时所欲达成之目的,例如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合同目的是为获得价金,而买受人的目的是为取得买卖标的物之所有权;
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合同目的是获得租金,而承租人之目的是取得使用收益该标的物的权利。
必须该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实现合同之目的,例如因洪水冲毁房屋导致房屋承租人无法继续使用收益该房屋时,承租人方可行使法定解约权以终止该合同关系。
即使发生不可抗力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完全免除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至于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合同双方的看法也经常不同,一方认为属于不可抗力而通知另一方解除,另一方则以不构成不可抗力应属违约为由提起诉讼,所以最好事先对不可抗力的种类和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约定。
另外注意的一点是,发生不可抗力需要解除合同必须及时通知另一方,不可抗力不能自动解除合同。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第二条说的是预期违约,一般称之为因预期违约而产生的法定解除权。
债务人需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债务,且债务人不履行并无正当之的理由。
预期违约又可区分为明示预期违约与默示预期违约两种类型。
明示预期违约是指于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向债权人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
默示预期违约系指于合同履行到来之前,债权人有明确证据证明债务人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债务人就此不愿意提供必要的担保以保证其履行。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所谓迟延履行在广义上包含债务人之给付迟延与债权人之受领迟延,不过此处应仅指给付迟延。
构成迟延履行的条件有三点:
1、债务人有履约能力,2、未按期完成履约行为,3、未完成履约债务人有过错。
其次,本款所规范当事人迟延履行的债务,需限于主要债务。
所谓主要债务,系指于合同规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决定合同性质之合同义务,主要债务之不履行将导致合同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目的根本没有实现。
此外,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时,债权人需催告其履行而债务人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者,债权人方取得法定解约权。
催告为需相对人之单方行为,不需要另一方同意,仅为意思通知。
催告后需给予债务人一段『合理期限』履行其给付义务,何谓合理期限合同法中并未明文规定,原则上若催告时双方对延长履行之期限有合意,则以该期限为合理期限;
若双方并未就期限合意,则需根据合同性质、交易习惯与当事人之目的等多方因素加以考量,此时法院的裁量就显得相当重要。
当然,于催告后合理期限内,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赔偿迟延履行的损失,但不能解除合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合同目的是签订、履行合同的根本原因,如果一方违约致使合同目的无法达到,那么,再履行合同就没有了意义,所以法律赋予了另一方合同解除权,这说明了合同目的在签订合同是的重要性。
司法实践中的关键是看违约行为是否导致了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对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实现的判断,例如:
买方自外国购买一批预计于圣诞节出售之火鸡,但因卖方给付之迟延,致使无法于圣诞节之前交付,此时买方即可以对方迟延履行交付导致不能实现合同之目的为由解除该买卖契约,再例如:
卖方所提交的货物质量不合格,只占全部货物的8%,可以判定违约部分价值不高,并未实际影响买方转卖牟利的目的,所以买方可以要求违约赔偿,但不能解除合同。
此外,“其它违约行为”则包含了履行迟延以外其它债务不履行的类型,如给付不能、不完全给付等等,只要该违约行为造成无法实现合同之目的的,对方当事人即可根据本款规定行使法定解约权。
最后,由本款规定反推,若债务不履行的行为并未造成不能实现合同之目的,则债权人仅得依违约责任主张损害赔偿,而不能取得法定解除合同之权利。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下面我们说说合同解除的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解除的后果是导致合同关系归于消灭。
合同解除的后果主要是四项:
(1)合同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2)合同已履行的,要求恢复原状
合同已经履行者,则需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决定其法律效果可以要求恢复原状。
由此可知,合同法对于解除合同是否要求一定恢复原状不做明确规定。
有的合同,例如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