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07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0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下载.docx

(三)发展目标7

(四)总体布局9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11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1

(二)发展现代农业14

(三)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18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0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3

(六)培育新型农民25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7

(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32

四、东部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36

(一)推进城中村改造36

(二)优化园区村人居环境37

(三)发展现代化城郊农业38

(四)其它主要建设任务39

五、中部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41

(一)推进村镇规划建设41

(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43

(三)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44

(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45

六、西部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46

(一)建设西部中心村46

(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8

(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49

(四)开发旅游综合资源50

(五)保护西部生态环境50

七、海岛新渔村建设重点任务51

(一)调整建设格局51

(二)促进产业转型51

(三)引导渔民转产转业52

八、保障措施53

(一)加强组织领导53

(二)落实工作责任54

(三)制定实施方案55

(四)完善政策体系56

(五)形成建设合力56

附表一: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表58

附件一: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分类过程及说明66

附件二: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72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广泛动员全市人民,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特制定《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期近期至2011年,中期至2015年。

《规划》是全面推进瑞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导向性、政策性、实施性的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基本现状

瑞安市现辖6个街道、12个镇、19个乡,包括61个居民委员会和910个村民委员会。

2006年全市总人口11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8万人,占总人口的83%。

改革开放20多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95.6亿元,2002-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速接近19%,其中工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比重超过85%。

农村金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省内率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协会,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

2、农业保持相对稳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0.6亿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万吨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杨梅、马蹄笋、茶叶、番茄、榨菜、花菜、毛芋、白银豆、温莪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快速发展,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个。

种子种苗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5%,节本增效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

3、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乡村康庄”工程,2002-2006年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村10个,完成村庄整治175个,新建、改建通村公路846公里。

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成,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10个乡(镇)获得首批“新农村电气化乡(镇)”称号。

建成滨江二期防洪堤、肖宅水闸外移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实施全市“千库保安”工程并完成6座水库的除险加固。

“农民饮用水工程”改善74个行政村6.5万人饮用水条件。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率先实行“教育助学凭证”制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基础教育,拥有省级教育强镇14个。

目前13个乡镇通过“东海文化明珠”验收,7个乡镇通过“金海岸文化网”验收。

全市农村各类卫生机构超过500个,床位数接近60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人数达到69.8万人,参合率达到73.9%。

公众通信三大网(G、C、P)实现了全境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计生工作保持较好态势。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到22个乡镇252个征地村,覆盖率超过96%,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5.5%。

5、基层生活逐步改善。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312元,2002-2006年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5平方米,改水、改厕、改路和农村沼气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农村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成温州市级文明乡镇9个、文明村7个。

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市级生态乡镇8个。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增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议事恳谈等制度顺利推进,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创新。

瑞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本情况(2006年)

一、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总收入595.6亿元

2002-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速接近19%,其中工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在省内率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协会。

二、农业经济: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

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个,面积16.6万亩。

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8只,绿色食品12只。

拥有省级农产品商标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只。

三、农村基础设施:

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村10个,完成村庄整治175个,新建、改建通村公路846公里。

建成滨江二期防洪堤、肖宅水闸外移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

四、农村社会事业:

拥有省级教育强镇14个。

13个乡镇通过“东海文化明珠”验收,7个乡镇通过“金海岸文化网”验收。

农村各类卫生机构超过500个,床位数接近60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3.9%。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广到22个乡镇252个征地村,覆盖率突破96%。

五、农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8312元

2002-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5平方米,改水、改厕、改路和农村沼气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

建成温州市级文明乡镇9个、文明村7个。

(二)存在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

农村经济中工业收入比重超过85%,其它各类经济收入比重明显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工业生产又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

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地域不平衡和结构不平衡,影响了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调查问卷显示,发展农村经济已成为全市农户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2、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农村交通、通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帐较多,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上学难、看病贵、环境差、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根据调查,基本设施的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是村卫生室(52.7%)、村文体活动室(45.2%)、医药商店(30.7%)等,相对较低的是农业协作组织(12.9%)、供水站(17.2%)、汽车站(17.2%)等,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滞后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农村环境制约日益突出。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高物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致使农业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资源日渐短缺。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市农村人口仍将维持高基数,农村经济仍存在高速增长需求,而目前东部农村居民点受周围工厂污染、中部农村饮用水质量、西部农村污水治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农村自我发展机制不强。

村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是新农村各项设施建设的重要投入来源,调查发现中西部乡镇以农业生产、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其村级经济薄弱村、负债村较多,严重削弱了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政府的投入倾斜和政策倾斜存在较大的依赖性。

5、农民素质有待提升。

受制于体制机制制约和农民整体素质,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现阶段,失地农民既缺乏从事其它行业的基本技能,也缺乏作为城市市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化已经成为全市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于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自身修养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三)发展机遇

1、新农村建设成为时代共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明确提出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将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省市各级政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了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必将把农村地区带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

2、新农村建设成为内在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求美、求知、求富、求健康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以后,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新农村建设强大的内在动力,农村新社区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

3、新农村建设成为现实可能。

“十一五”期间,瑞安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将持续不断扩大,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5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5亿元。

随着瑞安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推进,将为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也将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主阵地向农村拓展的现实可能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在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村居民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农村社会进步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综合改革为保证,破除观念障碍、体制障碍、设施障碍、文化障碍,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区、新农村改革试点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农民意愿,杜绝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村、农民负担,保持农村地区稳定;

要深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2、远近结合原则。

要着眼长远发展,实施统一规划,体现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

近期目标安排要符合实际,先易后难,有重点、分步骤实施,抓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防止一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