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58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8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_精品文档.doc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名单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

第二部分规划背景

第三部分区域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四部分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部分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六部分旅游产品规划及旅游线路组织

第七部分旅游形象塑造与市场营销

第八部分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安全规划

第九部分旅游产业系统规划

第十部分旅游保障系统规划

第十一部分近期行动计划

第十二部分红色精品走廊旅游概念规划

第十三部分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规划

第十四部分连云山原始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规划

第十五部分福寿山山地生态度假区旅游概念规划

第十六部分汨水人文山水旅游发展带旅游概念规划

规划领导小组名单

规划编制单位

前言

 

   为保证在严格保护平江县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平江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安排旅游业各项要素在平江县的布局,为平江县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平江县旅游局委托长沙阡陌纵横旅游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着手编制《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全面、有序和协调发展及带动第三产业的振兴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多因子、庞杂的系统工程,它关联到诸多方面和领域。

而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有相当一部分又是属于不能直接用定量方法求解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灰色系统的求解过程。

为尽力编制出一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且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力求在资源保护及内涵发掘和功能外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规划编制组在平江县旅游局等单位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在六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编制工作任务。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虽然编制完成了《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由于时间仓促及水平所限,在我们所提交的成果中,谬误及欠缺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有关同志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平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2005-11-20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平江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总面积4125.18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

①近期:

2006~2010年(全面建设期);

②中期:

2011~2015年(完善提升期);

③远期:

2016~2020年(可持续发展期)。

 

三、规划使命

 

1.   客观地对平江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专业研判。

2.   确立平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

3.   为平江县旅游主管部门提供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可操作方案。

4.   为平江县旅游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蓝图。

5.   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县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四、规划依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5.   国家建设部,198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6.   国家旅游局,2000,《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7.   国家旅游局,1999,《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

8.   国家旅游局,2001,《旅游规划通则》         

9.   国家旅游局,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0.国家旅游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1.湖南省旅游局,2001,《湖南省旅游业“十五”计划》

12.湖南省旅游规划编写组,《湖南省旅游业十年发展规划》

13.《湖南平江县县城总体规划》

14.《平江县交通基础设施“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

15.其他有关生态、环保、水利、宗教、文物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五、规划原则

 

(一)整体开发、共同发展的原则

   从旅游业的综合性、联动性、带动性等多种特征出发,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职权分割的制约,推进县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着眼于平江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把旅游开发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以促进县域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具体化的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对生态环境依存程度很高的产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旅游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比其他方面更为直接,更显著。

因此,发展旅游业需注重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评价,保持旅游大环境的稳定性,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把旅游环境的开发、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具体化操作,从而协调好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关系。

(三)因地制宜、主题突出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要研究分析平江的地理文脉,比照竞争区域,确立出平江可长期依存的“地方特色”,并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平江特色旅游产品。

 

(四)营销导向、市场运作,决策性和操作性强的原则

   规划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要科学地对旅游资源作出评估,对客源市场作出科学判断,避免华而不实,忽视当地社会经济等现状的弊端,强调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强调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有机结合,规划与策划并重,简约、直接、具体,做到可决策、可实施,具备强操作性。

 

(五)创新定位、适度超前的跳跃式发展原则

   平江旅游发展就湖南省而言处于落后地位,其旅游优势、市场潜力和区位优势没有得以很好的发挥。

要想快速成长和壮大,成为旅游强县,必须遵循创新定位和适度超前的跳跃式发展原则,以独特的视角和魄力,吹响平江旅游业发展的号角。

第二部 分规划背景

 

一、宏观背景分析

 

(一)旅游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与预测,2010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次规模可能超过10亿人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国。

据有关统计和预测资料,到202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35~1.45亿人次。

比1998年增长1.1~1.3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20~75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3.1~4.9倍;国内旅游收入1.9~2.7万亿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6.9~10.3倍,届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二)小康社会旅游业的变化与特点

   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公民出游能力极大提高。

   据预测,我国经济未来10年内将保持7%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需求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公民的度假权利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带薪休假将成为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

人们可以利用带薪假期,自由安排个人生活,灵活制定度假、休闲计划;带薪假期直接带来分散休假的发展,还可以避免集中休假的种种弊端。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休假制度的改革必将会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旅游产品的升级与转型。

   预计未来旅游业将主要突出以下变化和特点:

1.   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规模逐年扩大;旅游经营将实现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中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2.   传统观光旅游在让位于休憩度假旅游,散客旅游已慢慢成为主流;突出主题化旅游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层次文化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

3.   生态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现代旅游的追求和文明标志。

据有关专家预测,2000年全世界有15亿人次的游客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来,而且规模还在逐年进一步扩大。

4.   可持续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强调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基础上,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道德规范。

5.   旅游行为、旅游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①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

   户外游憩参与率的增加导致度假市场的出现和渐趋成熟,旅游业开始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方向发展,从单一型传统的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度假产品转变。

②从“单一的旅游”向“游憩、旅游与度假一体化”转变:

   随着旅游者旅游习惯的日趋成熟和理性,人们出游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鲜感,而是更多地把旅游作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来进行体验,由单纯的观光到享受生活、游憩、旅游与度假一体化成为人们出游的新追求。

③从“组团游、包价游”向“自助游、自驾车游”转变:

   随着拥有私家车人群的不断庞大,自助游、自驾车游也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自助者、自驾车游的方式来完成旅游活动。

④从“旅游吸引物”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旅游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旅游目的地整体具有更好的好客度,在小康时代,以往那种以景区、景点、酒店等单个吸引物或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己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目的地发展重点已经逐渐转变为软环境建设,即更加注重绿色环境、交通环境、好客环境、旅游文化环境、购物环境等建设。

 

(三)在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红色体验旅游蓬勃发展

   党中央和政府决心把众多的革命根据地开发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推动革命老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2004年至2007年,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框架;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巩固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规划目标,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作为一项经济工程、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国家将加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扶持,扶持一批经营红色旅游线路的重点旅行社,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建设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 区域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湖南省旅游发展概况

 

   湖南现代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20多年来,旅游产业发展备受重视,区域合作纵深展开,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产品建设多元化,宣传促销成效显著,行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保健养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