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543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 三 物 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Word文件下载.docx

1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14.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15.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6.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

17.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18.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

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4.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3.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测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机会.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

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就必须给它下个定义,这就不能只看物体运动的路径,也不能只看运动的时间,要综合路程、时间两个因素,即看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

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读做米每秒。

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

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

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

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

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

它为什么跳动?

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

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

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

“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声。

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媒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

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

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

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或通过课本上的小实验来体会。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

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

但要注意:

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

6.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

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

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7.噪音

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

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处减弱

c、在耳朵处减弱

【例题选讲】

例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解:

最小刻度是mm(即1小格)一大格为1cm,被测物体长准确值为2.4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

=2.47cm.

例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

甲:

18.5cm,乙:

18.50cm,丙:

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答:

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

例3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1)4.5m=4.5m×

100cm=450cm

(2)456mm=456×

=0.456m

(3)36cm=36÷

100m=0.36m

(4)64dm=64×

m=6.4m

只有(4)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单位换算应注意:

①熟记同一物理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②换算的中间过程只要写结论单位即可,因此本题中

(1)错在中间过程多写了单位,

(2)错在中间过程中没有写单位,(3)错在中间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例4什么叫参照物?

如何选择参照物?

答: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着的车厢中人的运动时,可以选择运动着的车厢作为参照物,但要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例5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

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

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

例6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

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

这题判断结果是:

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

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例7在直线运动中,公式与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意理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

例如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秒钟通过的路径是5米,利用公式,得它的速度为5米/秒,表示该物体在第2秒钟,第3秒钟,……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5米,即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方向还是沿原直线运动)

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平均的运动的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

例8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

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

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距离:

S=S1+S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t=t1+t0+t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例9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

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S=Vt∴

例7.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

S=12.5m×

(51-1)=625m

例8.骑自行车的人从A地向B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处后,以20km/h的速度驶完全程,所用时间比以15km/h的速度驶完全程的时间少10min,求:

A、B两地的距离。

首先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联系(如图)

设A、B两地距离为S,原来所用时间为t,后来用的时间为t’,则t=t’+时设V1=15km/h,V2=20km/h

则t=,t’=本题可解,具体解法如下

因为:

t=t’+h,t=

t’=

代入后得:

解得S=12.5km

例9.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

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

例10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