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4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docx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

引子

问:

一个国家,其元首解散国会,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

也许是朝鲜。

另一个答案: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

一个国家,禁止公民出国旅游,禁止公民享用外国香烟和外国饼干。

违反外汇管制规定的人可以被判死刑。

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

也许是朝鲜。

另一个答案: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

一个国家,其工厂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工人们在里面牛马般非人劳动。

每天工作9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为了一点点仅够糊口的工资。

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

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

一个国家,城市边上遍布贫民窟。

在城市的扩张中,警察暴力拆除贫民窟,为建造新的城市商品房腾出空间。

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

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问:

一个国家,是世界上的“盗版胜地”。

盗版影碟和盗版书籍充斥着该国市场,冒用美国品牌的商品肆意流通。

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

也许是中国。

另一个答案: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乃至八十年代,经济腾飞时期的韩国。

上面这些是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经历,它们与今天的韩国印象出入大得令人难以置信。

别说我们,就连当代的一些韩国年轻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辈经历过那种岁月。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有人知道过去的韩国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今天提到韩国,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三星电子,发达的整容术,琼瑶式的肥皂剧等滚滚韩流。

当然,还可能会想到最近这个国家膨胀得有些不正常的民族自尊心。

总体来说,今天的韩国,光鲜亮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奇迹耀眼夺目。

朝鲜和韩国大相径庭的现状更是热议的话题。

一个穷,并且看起来很没希望;一个富,并且看起来咄咄逼人。

他们几乎同时建国,而且建国的时候,朝鲜的经济状况要比韩国好很多。

所以人们思考最多的就是:

他们为什么不一样?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民主,朝鲜独裁。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开放,朝鲜封闭。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跟美国走,朝鲜跟苏联走。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朝鲜走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说,是因为韩国实施私有制经济,朝鲜实施公有制经济。

结论很多。

姑且不论正确与否,但很遗憾我们看到的也就仅仅是结论而已。

至于这些结论是如何分析得出的呢?

很少有人去做解释。

很多时候有些现象只是因为并存(甚至更糟,连现象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就被理解为了因果关系。

如果要得出结论,必须先静下心来谈一谈:

韩国在建国后的这五十多年里都遭遇了什么,以及他们做了什么。

然后我们才能去想,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

第一章他们干了什么?

——战后韩国经济腾飞史

1.1积蓄势能时期(50年代)

韩国的经济基础很薄弱。

在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年代,日本按照南农北工的计划开发朝鲜半岛。

因此造成了朝鲜脱离日本独立时大部分重工业即战略工业在北方的局面。

金属工业的90.1%、煤矿和铁矿的100%、化学工业的81.8%、电器机器工业85%、发电量92%在北半岛。

纺织工业84.9%、印刷业89%、食品工业65.1%和农林水产业82.6%在南半岛。

[①]

建国时的韩国是个比较纯粹的农业国,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体系。

其经济基础还是农业以及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少量轻工业。

(所以顺便感叹一下,就这点本钱还总是叫嚷着要武力统一北方的李承晚真是勇得可以。

)在这种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可循。

第一是近代日本模式,第二是苏联模式。

但是无论日本模式和苏联模式,都首先需要国家有最起码的基础设施:

国家要有公路和铁路,有海运航线,有电线和全面的邮政,最重要的是一一得有较高比例的对工业化有所了解的高素质公民。

这一切,韩国都很缺乏。

所以就必须先补这一课。

50年代的韩国做的主要就是这些事情。

修公路,修电线杆,建设发电厂等最基础的基础设施,还有公民的扫盲。

这点的工作成效显著:

1945年,韩国人的识字率是22%,1961年上升到71%。

[②]此外,纺织、制糖、水泥、玻璃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

当然这一切工作对经济的发展并非立竿见影的。

不过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是50年代的基础建设为后来的经济起飞积蓄了势能。

1∙2势能开始转为动能时期(60年代)

1961年,韩国的朴正熙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这是一个对后来韩国崛起至关重要的人物。

他统治韩国约20年。

这也是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年。

正是在这20年中,韩国的人均GDP超过了朝鲜。

(I960年,朝鲜人均GDP是253美元,而韩国只有82美元。

1970年时,朝鲜人均GDP是400美元,而韩国达到了410美元。

到1976年,朝鲜人均GDP是530美元,而韩国到达了1000美元。

[③])

从1962年开始,在朴正熙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苏联发明的那个概念:

“五年计划”。

这种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似乎已经成为苏联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招牌。

但不必因为听到韩国这种反共急先锋的国家也采用这东西而感到惊奇。

因为一个鲜为人知却又的确存在的事实是:

在几乎所有战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台湾等等)的发展历程上都能看到苏联模式的影子。

在韩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国,私人资本极端薄弱,要快速实施工业化就不能不依靠政府来推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62年到1966年。

在这个五年计划中,韩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发展,进一步扎实工业基础,给积蓄势能走最后一步。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67年到1971年。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韩国开始实施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

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韩国重点加强已经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轻工业的初级产品出口,换取外汇。

外汇被用来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推动自身加速发展。

50年代积累的势能开始转化为动能了。

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韩国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50年代日本势力退出后留下的归属企业有36家,他们是韩国国有企业的祖先。

到1968年,国有企业增加到97家。

到1970年猛增到120家。

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这些国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级制造业中)成为韩国迅速工业化的火车头。

1.3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70年代和80年代)

从1972年到1991年,是韩国政府的三五、四五、五五、六五计划时期。

为了确保自己一手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夭折,朴正熙采取了不那么光彩的方式获得了连任。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宣布“全国非常戒严令",解散国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缩小和弱化政治领域、扩大和强化总统权力,形成以总统为顶点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这样一来,政府通过集权化的行政管理,把民众的力量从政治舞台引向经济建设舞台,集合一切力量于经济开发,确保经济迅速发展,加速推进工业化。

在三五和四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点转向战略重工业:

钢铁、造船、化工。

韩国经济从这时起真正开始走上腾飞之路。

韩国的经济实力迅猛膨胀,国家综合实力也急速上升。

到80年代的五五、六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点又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工业。

韩国政府提出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

就在这段时间,韩国建立了大批研究所等机构,促进技术研发,发展尖端产业。

也正是在五五和六五时期,韩国将大量的国有企业转化为私有,只保留了一些需要巨额投资,私人无力负担或不适合私人经营的企业。

到1986年,韩国的国企只剩下13家。

如果说三五和四五计划时韩国还是粗放型增长的话,那么五五和六五计划时期就开始转向集约型发展了。

70年代和80年代是经济发展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

韩国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六五计划结束的时候,韩国已经成为中上收入的国家。

一个标志就是欧洲国家不再需要韩国人的入境签证,因为那时大部分韩国人已没有理由要非法移民到什么地方去了。

[④]韩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其结果举世瞩目。

因为本文讨论的只是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所以之后的情况就不说了。

第二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奇迹背后的酸甜苦辣

2.1独裁

韩国的经济起飞是在政府高度集权,甚至可以说是独裁专制的高压政治之下取得的。

今天韩国已经不再需要那种政治体制,但在当时,如果没有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恐怕很难想象韩国能有后来的成就O政府集权在韩国经济起飞的进程中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1国家经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在工业底子非常薄弱的韩国,等待民间自发成熟去进行工业建设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由通晓工业化内涵的精英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

这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情形是一样的。

韩国政府的幸运首先在于它的政府成员素质很高。

“政府官员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是韩国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特点O韩国很多留学归来的高素质人才一般均在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工作,在企业就职的很少,从而保证了韩国政府经济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施和执行过程的可控性/[⑤]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政府机构,配以强大的国家机器控制,成为韩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推动力。

是韩国政府(这个政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称之为军政府)制定了模仿苏联的整整六个“五年计划”,并用国家强制力推动,以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再后技术密集型间断产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成功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建设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使后者成为战略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龙头,带动全国经济质的提升。

从私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建立银行,提供大批量的国家贷款,促使韩国的私营企业兴起。

(韩国私营企业虽然表面上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但是韩国的私营企业主要靠从政府贷款来解决资本问题。

1984年,韩国上市公司的自由资本比例,按账面价值计算只有19.9%,按市场价值计算只有12.4%o而大型企业的自由资本比例更低。

上市公司前10名企业的平均自由资本比例为5%以下。

1996年,韩国30家最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与股本比例为380%。

企业越大,自由资本金比例越小。

[⑥])

在韩国,这一切只有高度集权从而掌握了全国主要资源配置的政府才能做到。

在推动韩国的国家经济前进这点上,集权的韩国政府功不可没。

2.1.2铁腕保护民族工业

张夏准是出生在韩国并在后来获得英国籍的学者。

他有一个比喻:

他是否应该让自己6岁的儿子立刻走向社会去找工作?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时候孩子去找工作,将来最多当个鞋匠、木匠,却不太可能成为律师、医生或核物理学家。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保护他,送他上学。

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将用惩罚措施逼迫孩子学习,此外还要禁止孩子接触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东西。

[⑦]

张夏准的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

在新兴工业国的民族工业还很脆弱的时候,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保护,避免立刻参与国际竞争。

如果不这样,脆弱的民族工业就会被强大的国际竞争者打垮,而国家的前途也就被毁掉了。

在这点上,韩国政府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说做得很绝。

韩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实行高度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一些外国商品,韩国收取很高的关税;对于另外的外国商品,韩国索性直接禁止进口。

张夏准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提到过很多外国消费品被视为“奢侈品",要么成为违禁品,要么用高关税加以限制。

这些“奢侈品”甚至包括外国的威士忌和饼干。

“我记得当20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特许令下进口了一些丹麦饼干时,出现了小规模的全民亢奋。

”[⑧]还有张夏准小时候“我们得知,看到任何抽外国香烟的人都要去报告,这是我们的爱国义务・・・・・•我不相信我的朋友真的会去汇报这种“叛国行为”,但在朋友家里看到外国香烟时,的确会有一些闲话。

朋友的父亲——几乎亳无例外的是一个抽烟的男人——会被含混不清地评价为不爱国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人”。

[⑨]

很久以前我们就听说韩国人不买外国货的“骨气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