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性与矛盾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杨爽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性与矛盾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爽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性与矛盾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关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还有较多争议,有人认为幼儿园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辅助,也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延伸。
不过,大家逐步形成了一致的观点,就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相当重要,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差异性一致性
《1》
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摘要:
当今社会,孩子就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孩子的幼儿阶段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社会中反应出的最终问题就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1.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特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各自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表现了这两种教育既是一致的又是差异的。
我们先来比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特征。
(1)启蒙性和后续性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从孩子出生之时起,他就要接受教育,此时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完成的。
据研究显示,孩子零到四岁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人一生所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如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嗅觉能力、触觉能力、味觉能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大都在这个阶段是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可能就会产生一些障碍,会对终身造成影响。
据国外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四岁以前将会形成50%。
而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以及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会在这一时期形成相当重要的部分。
这是幼儿园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2》
幼儿园教育具有后续性,因为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在能力、习惯和品质等方面有了相当的水平,学校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
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并非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种学前的差异将会一直影响孩子的长期发展。
(2)一贯性和阶段性
家庭教育具有一贯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是相对稳定的社会单位,绝大多数的孩子从出生起,至少到自己独立生存为止,一定生活在家庭的稳定环境中,甚至有些人在自己独立之后依然离不开生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人的教育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幼儿园教育则有阶段性。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只有九年,再加上高中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也不过十多年。
而且学校环境在不断变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一个人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至少要经过四次大的变化。
而在每一个阶段内部又会有学校、班级、教师、同学等小的环境变化。
每一次的变化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
在我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调动,班里换了一位新教师,小朋友们非常不适应,这就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血缘性与业缘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是固定关系。
这种血缘关系就使得教育双方有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
《3》
力在情感上心理上都对教育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父母的天生的权威性也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要素。
凭借这种亲和力和权威性,家庭教育可以解决许多学校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是一种业缘关系,是非固定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教师的权威,都和家庭关系中的情感与权威不是同样的类型。
凭借这种业缘的情感与权威,幼儿园也可以解决许多家庭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4)针对性和规模性
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
家庭中的受教育者往往人数极少,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可以被充分重视。
教育者更容易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而因材施教,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变化来随时变化教育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
中国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使这种针对性的教育可能性达到了最大的限度。
当然,独生子女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就是家庭环境不利于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而幼儿园教育的利弊正与家庭教育相反。
幼儿园教育目前的模式是班级授课的形式,使学生处于集体之中,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帮助他们接受社会规范的限制和纪律的约束,帮助他们形成互助合作的能力,以及人际能力和社会能力。
但班级
《4》
授课也使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受到局限。
即使能克服客观的一些复杂问题,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其关注程度也远远低于家庭的关注程度。
即使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也会因为集体性的存在而使针对性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灵活性与模式性
有针对性的单独教育和规模性的班级教育,反应在教育方法上,就是灵活性与模式性的差异。
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无论是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教育时间、教育步骤都可以灵活把握。
而幼儿园教育则在这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幼儿园教育要照顾到整个班级集体的情况,因此一般要有教育的规划和模式。
即使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也只能在大的模式范围内灵活运用,而不可能突破模式的限制。
(6)实践性与智能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在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和情感、习惯、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上有所关注。
但受到教育形式的限制,其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
家庭教育侧重点在实践上,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孩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而幼儿园教育则侧重智能。
勿庸置疑,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在课堂,因此即使涉及到生活也只能是模拟或纸上谈
《5》
兵。
但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科性的研究训练以及智能的开发又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
(7)无序性与系统性
家庭教育是无序性的教育。
多数家长没有教育的计划,系
统的教育内容,而是随时随地随事来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之间也没有系统性和序列性。
即使有些家长有教育计划,也只能是宽泛的一个总的设想,而不可能是细致的条理的设计。
这是由家庭教育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幼儿园教育是系统性的教育。
无论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程序、教育步骤、教育方法、包括传授、训练、检测、反馈、评价都是有计划,是系统的。
正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所以许多人一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主体,认为人的多数知识技能是在学校培养的。
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暂且不管,幼儿园教育的这种特点应该是大家都明了的。
(8)盲目性与科学性
对多数家长来说,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所以在教育方面显示出盲目性。
不懂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注意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不会基本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因此多数家长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教育效果。
甚至有些家长放弃了教育的责任,把教育责任全部交给学校。
不过,随着整个社会对
《6》
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长在这方面会逐步提高,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而幼儿园教育中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职业教育者。
他们的教育方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因此教育的效果更突
2.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注重社会性,目的是培养孩子从小的习惯与协作能力。
家庭教育注重个体性,注重孩子个体成长与发展。
这二者其实并不对立,但如果各自强调的过渡就会造成差异。
(2)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今天。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更快,而家庭教育的理念则相对滞后。
从而造成差异。
(3)教育方法的差异
在不考虑对错的情况下,每个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都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但由于缺乏沟通,有可能使本来都正确的教育方法之间也会产生差异。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方法运用不当的情况,那么差异就会更大。
(4)教育评价的差异
教育行为的效果需要用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因为目标不同,
《7》
观念不同,评价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同一种教育结果,可能会有成功和不成功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这也会产生差异。
3.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
(1)沟通。
幼儿园有责任了解孩子家庭教育的背景,家庭也有义务配合学校,在沟通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互助。
不仅要尽到自己的职责,还要帮助对方更好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3)合作。
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在教育上,教师和家长应该是合作者,共同完成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4)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
4.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中,不是任进行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按照归路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好的学校
《8》
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是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
许多家长正式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如:
我姐姐家的儿子叫昀昀,正在幼儿园上小班,有一
次吃饭,他把最喜欢的糖醋排骨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
妈妈告诉他这么做很没礼貌,他索性不吃了。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昀昀等着妈妈哄他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他,还把菜全部吃掉,将他冷落在一边不管。
过了一会,他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这时妈妈耐心的跟昀昀说:
“这样做不是一个好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
”然后重新做饭给他吃。
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昀昀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他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
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能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2)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
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
《9》
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再承认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
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比如我实习的幼儿园经常训练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也不会好;
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
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
老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小朋友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坚持学习。
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