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措施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凤眼莲的扩散蔓延已给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经济损失,大面积单一的凤眼莲群落还排挤了大量的本地水生植物,给分布区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威胁。
1.3由于我国畜牧业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加大了各地对新的优质速生牧草的需求,这给国外草种公司向中国倾销草种提供了一个极好时机。
现在正在开展的大量新牧草实验,多是测试国外草种公司提供的品种是否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迅速生长,令人忧虑的是其中一些草种已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50年代后,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嗣后逸为野生。
1986年的调查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9600hm2,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1.4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和虹彩吸蜜鹦鹉,在当地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
巴西龟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
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关于巴西龟的危害,但这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1)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台湾引进南美洲产“宠物鼠”,也曾引起疾病传播的恐惧。
1.5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因其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最先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被引入台湾;
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
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
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
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
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2.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入侵种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甚至影响农业生产,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1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
研究表明,与其相似生态位的本地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在资源缺乏条件下,本地物种的表现也许能够超过入侵物种。
的确,在自家的土地上它们应当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条件。
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通过操控资源供应来控制入侵物种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的很多策略的一个构成部分。
但对在系统发生方面相关联的19对入侵植物物种/本地植物物种的成功或失败情况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入侵者在利用有限资源方面往往比本地物种效率更高。
这项工作使得任何试图依靠降低资源供应水平来偏向本地物种生长的管理策略都成了疑问。
2.2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竞争生态位
由于入侵种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征,它们会在入侵地快速繁殖。
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原因,入侵物种可以通过种间竞争排挤甚至取代本地物种,在入侵地区形成单一优势群体,从而导致土著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广东,薇甘菊往往大片覆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
在上海郊区,北美一枝黄花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群落,致使其他植物难以生长。
在2010年的西南大旱中,大量牧草和植被枯死,但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却活了下来,并于大旱后趁机攻占荒坡、农田和沟渠,继续在西南地区扩散蔓延。
据四省草原工作总站监测,全省紫茎泽兰发生面积有1500万亩,严垂危害740万亩,呈进一步扩散趋势。
2.3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遗传侵蚀
入侵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会与本地物种发生杂交,使其基因渗入本地物种并带来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的基因交流往往会导致本地物种的遗传侵蚀,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
因为亲缘关系更近,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更容易与本地物种再次杂交,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杂交也可使本地物种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入侵种内,加强了入侵种在新的环境中的适应性。
通过杂交其后代可以摆脱双亲基因组中积累的有害基因,形成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新物种。
并且,杂交还可以影响当地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被破坏。
2.4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致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去而产生对自身或其他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
外来种入侵生态系统后,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抑制临近植物的生长,而是自身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单一物种。
例如在东北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叶裂豚草,就是通过雨水淋溶的方式向环境中释放一些萜类、烯醇类和聚乙炔类化合物,对周围的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自身得以迅速蔓延而占据。
2.5入侵种引发本地物种灭绝
皱纹盘鲍是中国北方沿海海域唯一的鲍鱼品种。
据中国海洋大学胡景杰博士介绍,19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病害席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皱纹盘鲍养殖跌入低谷。
于是,中国科学家引进日本的皱纹盘鲍,与中国原产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
杂交鲍拯救了这个产业,鲍鱼也重新回到中国人的餐桌。
但令人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日本鲍鱼打压了中国鲍鱼的生存空间,几乎看不到原产鲍鱼了。
如果原产的皱纹盘鲍种群彻底消失,中国将永远失去一种宝贵的遗传资源。
3.外来物种入侵外因假说及理论
3.1多样性阻抗假说
此假说认为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
这是因为,相对简单的植物和动物群落,其所达成的平衡更容易被破坏。
除了种群的工作模型被用作论据外,专家认为,小的岛屿易于被入侵时因为本地种甚少。
此外,农田是被简化了的群落,也是外来物种入侵和爆发最容易的地方。
多样性阻抗假说得到了小空间尺度上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支持。
3.2天敌逃避假说
在外来种入侵地区,由于多年的协同进化,各物种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食物链关系。
一般来说,新进的外来种没有相应的天敌,这样其繁殖和生长就会缺少较大限制,入侵和生存空间扩大。
这个假说也是被广为接受的。
然而外来物种虽然可以逃避专一性天敌,但对于逃避侵入地的广谱天敌,其竞争力明显不如本地物种,捕食压力小的同时,竞争压力增大。
3.3空生态位假说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该假说认为,物种对一个群落的入侵,其成功在于它占据了一个空生态位。
然而生态位的空缺往往伴随着互利共生者的缺失,这对于入侵是不利的。
3.4资源机遇假说
对于一种生物来说充足的资源对其生长和繁殖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监测表明,可利用资源的增加是导致群落易于入侵的关键因素,对于入侵过程的早期尤为明显。
3.5干扰假说
环境突然的、剧烈的扰动,如火,有可能促进入侵。
然而干扰对入侵的效应很不绝对。
干扰对入侵的促进主要是通过打破原有的种间关系、产生空生态位、增加定居机会、改变资源可得性等途径实现的。
3.6生态位机遇假说
该假说试图统一前述假说,认为资源、天敌和物理环境这3个因素决定一个入侵者的增长率。
其中天敌似应修改为生物因素更为恰当。
4生物入侵防治措施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途径主要有3种:
(1)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改造和恢复、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物种,而后演变成入侵种(有意识引进);
(2)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识引进);
(3)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自然入侵)。
针对其入侵途径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4.1通过建立和修订法案来控制外来入侵种
中国缺乏在国家层次上的外来人侵物种管理专门性法律或法规,应当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条例》,明确外来入侵物种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早期响应、监测、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制度。
由于《环境保护法》形成较早,没有涉及外来人侵物种问题。
应当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将外来入侵物种纳入调整范围,并且环保部门应出台配套的部门规章。
4.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
在开展外来有害生物植物检疫方面,我国现有三支检疫队伍,进境环节由质检总局负责,人境后由农业、林业等部门管理,在衔接上信息传递稍不及时就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疏漏。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质检、环境、农业、林业、海关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既有分工又要合作,协同推进我国外来入侵生物防范工作。
4.3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
外来物种成为入侵种的原因中是由于随意丢弃。
因此提高公众对外来人侵物种的潜在危害的意识对成功地管理外来入侵物种至关重要。
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对公众进行外来有害生物侵入的原因和引进外来物种的风险等方面的教育,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应进一步加大公众教育经费的投入,全方位、多层面、多途径地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意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展全民防范教育,新闻单位经常宣传、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风险意识。
4.4加强环保,维持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化会促进生物人侵,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干扰型式(包括干扰种类、强度及延续时间)变化,一方面将使现有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对外来生物的抗性弱化,另一方将激活外来物种的活性,从而间接地促进外来生物通过竞争、代换等方式排挤和“杀死”乡土种。
4.5扩大自然保护区
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样,生物入侵也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必然.至目前为止,虽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已经有效地保护了一些濒危和被威胁的物种,为了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保存珍稀濒危土著种,应尽可能地扩大现有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及在毗邻的保护区之间设置物种迁移廊道等。
总结
只要我们对外来入侵物种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措施,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影响就一定会降低。
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的和谐与美好!
【参考文献】
1.晨曦.中国外来生物入侵大透视.[生态经济]2010(9)
2.丁辉,徐海根等.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
35—41
3.高增祥,季荣等.外来物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生态学报]第23卷第3期2003年3月
4.王静、王寻、黄正文.全球环境变化与生物入侵[成都大学学报]:
1004—5422(2012)01—0029—06
5.陈小帆,张洪玲等.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控制措施[植物检疫]2005年第二期
6.李冰,李玉瑛.物种入侵种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四川环境]第28卷第1期2009年2月
7.王文琪,赵志模等.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
12153—12155
8.陈兵,康乐.生物入侵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生态学杂志]2003,22
(1):
31~34
9.张建军,李冠雄.对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思考[植物免疫]2006年第4期
10.万方浩,郭建英,王得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2002,10
(1):
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