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周公度第5版Word格式.docx
《结构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周公度第5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周公度第5版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①,②,④和⑤四步都是正确的。
微粒波的波长λ服从下式:
式中,u是微粒的传播速度,它不等于微粒的运动速度υ,但③中用了,显然是错的。
在④中,无疑是正确的,这里的E是微粒的总能量。
若计及E中的势能,则⑤也不正确。
【】子弹(质量0.01kg,速度1000m·
s-1),尘埃(质量10-9kg,速度10m·
s-1)、作布郎运动的花粉(质量10-13kg,速度1m·
s-1)、原子中电子(速度1000m·
s-1)等,其速度的不确定度均为原速度的10%,判断在确定这些质点位置时,不确定度关系是否有实际意义?
按测不准关系,诸粒子的坐标的不确定度分别为:
子弹:
尘埃:
花粉:
电子:
【】电视机显象管中运动的电子,假定加速电压为1000,电子运动速度的不确定度为的10%,判断电子的波性对荧光屏上成像有无影响?
在给定加速电压下,由不确定度关系所决定的电子坐标的不确定度为:
这坐标不确定度对于电视机(即使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最小的袖珍电视机)荧光屏的大小来说,完全可以忽略。
人的眼睛分辨不出电子运动中的波性。
因此,电子的波性对电视机荧光屏上成像无影响。
【】用不确定度关系说明光学光栅(周期约)观察不到电子衍射(用电压加速电子)。
解法一:
根据不确定度关系,电子位置的不确定度为:
这不确定度约为光学光栅周期的10-5倍,即在此加速电压条件下电子波的波长约为光学光栅周期的10-5倍,用光学光栅观察不到电子衍射。
解法二:
若电子位置的不确定度为10-6m,则由不确定关系决定的动量不确定度为:
在104V的加速电压下,电子的动量为:
由Δpx和px估算出现第一衍射极小值的偏离角为:
这说明电子通过光栅狭缝后沿直线前进,落到同一个点上。
因此,用光学光栅观察不到电子衍射。
【】是算符的本征函数,求其本征值。
应用量子力学基本假设Ⅱ(算符)和Ⅲ(本征函数,本征值和本征方程)得:
因此,本征值为。
【】下列函数中,哪几个是算符的本征函数?
若是,求出本征值。
,是的本征函数,本征值为1。
是的本征函数,本征值为1。
【】和对算符是否为本征函数?
,
所以,是算符的本征函数,本征值为。
而
所以不是算符的本征函数。
【】已知在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归一化波函数为
式中是势箱的长度,是粒子的坐标,求粒子的能量,以及坐标、动量的平均值。
(1)将能量算符直接作用于波函数,所得常数即为粒子的能量:
即:
(2)由于无本征值,只能求粒子坐标的平均值:
(3)由于无本征值。
按下式计算px的平均值:
【】求一维势箱中粒子在和状态时,在箱中范围内出现的概率,并与图1.3.2(b)相比较,讨论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a)
由上述表达式计算和,并列表如下:
1/8
1/4
1/3
3/8
1/2
5/8
2/3
3/4
7/8
1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作图示于图中。
图
(b)粒子在状态时,出现在和间的概率为:
粒子在ψ2状态时,出现在0.49l和0.51l见的概率为:
(c)计算结果与图形符合。
【】链型共轭分子在长波方向处出现第一个强吸收峰,试按一维势箱模型估算其长度。
该分子共有4对电子,形成离域键。
当分子处于基态时,8个电子占据能级最低的前4个分子轨道。
当分子受到激发时,电子由能级最高的被占轨道(n=4)跃迁到能级最低的空轨道(n=5),激发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ΔE=E5-E4,而与此能量对应的吸收峰即长波方向460nm处的第一个强吸收峰。
按一维势箱粒子模型,可得:
因此:
计算结果与按分子构型参数估算所得结果吻合。
【】一个粒子处在的三维势箱中,试求能级最低的前5个能量值[以h2/(8ma2)为单位],计算每个能级的简并度。
质量为m的粒子在边长为a的立方箱中运动,其能级公式为:
E122=E212=E221=9
E113=E131=E311=11
E222=12
【】若在下一离子中运动的电子可用一维势箱近似表示其运动特征:
估计这一势箱的长度,根据能级公式估算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并与实验值比较。
该离子共有10个电子,当离子处于基态时,这些电子填充在能级最低的前5个型分子轨道上。
离子受到光的照射,电子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跃迁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即第5和第6两个分子轨道的的能级差。
此能级差对应于棘手光谱的最大波长。
应用一维势箱粒子的能级表达式即可求出该波长:
实验值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
【】已知封闭的圆环中粒子的能级为:
式中为量子数,是圆环的半径,若将此能级公式近似地用于苯分子中离域键,取R=140pm,试求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光的波长。
由量子数n可知,n=0为非简并态,|n|≥1都为二重简并态,6个电子填入n=0,1,等3个轨道,如图所示:
图苯分子能级和电子排布
实验表明,苯的紫外光谱中出现β,和共3个吸收带,它们的吸收位置分别为,和,前两者为强吸收,后面一个是弱吸收。
由于最低反键轨道能级分裂为三种激发态,这3个吸收带皆源于电子在最高成键轨道和最低反键之间的跃迁。
计算结果和实验测定值符合较好。
【】函数是否是一维势箱中粒子的一种可能状态?
若是,其能量有无确定值?
若有,其值为多少?
若无,求其平均值。
该函数是长度为的一维势箱中粒子的一种可能状态。
因为函数和都是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可能状态(本征态),根据量子力学基本假设Ⅳ(态叠加原理),它们的线性组合也是该体系的一种可能状态。
因为
常数
所以,不是的本征函数,即其能量无确定值,可按下述步骤计算其平均值。
将归一化:
设=,即:
所代表的状态的能量平均值为:
也可先将和归一化,求出相应的能量,再利用式求出所代表的状态的能量平均值:
【】对于氢原子:
(a)分别计算从第一激发态和第六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谱线的波长,说明这些谱线所属的线系及所处的光谱范围。
(b)上述两谱线产生的光子能否使:
(i)处于基态的另一氢原子电离?
(ii)金属铜中的铜原子电离(铜的功函数为)?
(c)若上述两谱线所产生的光子能使金属铜晶体的电子电离,请计算出从金属铜晶体表面发射出的光电子的德补罗意波的波长。
(a)氢原子的稳态能量由下式给出:
式中n是主量子数。
第一激发态(n=2)和基态(n=1)之间的能量差为:
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的波长为:
第六激发态(n=7)和基态(n=1)之间的能量差为:
所以原子从第六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的波长为:
这两条谱线皆属Lyman系,处于紫外光区。
(b)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所得要的最小能量为:
ΔE∞=E∞-E1=-E1=×
10-18J
而ΔE1=×
10-18J<
ΔE∞
ΔE6=×
所以,两条谱线产生的光子均不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但是
ΔE1>
ФCu=×
10-19J
ΔE6>
所以,两条谱线产生的光子均能使铜晶体电离。
(c)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和爱因斯坦光子学说,铜晶体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波长为:
式中ΔE为照射到晶体上的光子的能量和ФCu之差。
应用上式,分别计算出两条原子光谱线照射到铜晶体上后铜晶体所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波长:
【】请通过计算说明,用氢原子从第六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子照射长度为的线型分子,该分子能否产生吸收光谱。
若能,计算谱线的最大波长;
若不能,请提出将不能变为能的思路。
氢原子从第六激发态(n=7)跃迁到基态(n=1)所产生的光子的能量为:
而分子产生吸收光谱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
显然,但此两种能量不相等,根据量子化规则,不能产生吸收光效应。
若使它产生吸收光谱,可改换光源,例如用连续光谱代替H原子光谱。
此时可满足量子化条件,该共轭分子可产生吸收光谱,其吸收波长为:
【】计算氢原子在和处的比值。
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
该函数在r=a0和r=2a0处的比值为:
而在在r=a0和r=2a0处的比值为:
e2≈
【】已知氢原子的,试回答下列问题:
(a)原子轨道能E=?
(b)轨道角动量|M|=?
轨道磁矩|μ|=?
(c)轨道角动量M和z轴的夹角是多少度?
(d)列出计算电子离核平均距离的公式(不算出具体的数值)。
(e)节面的个数、位置和形状怎么样?
(f)概率密度极大值的位置在何处?
(g)画出径向分布示意图。
(a)原子的轨道能:
(b)轨道角动量:
轨道磁矩:
(c)轨道角动量和z轴的夹角:
,
(d)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的表达式为:
(e)令,得:
r=0,r=∞,θ=900
节面或节点通常不包括r=0和r=∞,故的节面只有一个,即xy平面(当然,坐标原点也包含在xy平面内)。
亦可直接令函数的角度部分,求得θ=900。
(f)几率密度为:
由式可见,若r相同,则当θ=00或θ=1800时ρ最大(亦可令,θ=00或θ=1800),以表示,即:
将对r微分并使之为0,有:
解之得:
r=2a0(r=0和r=∞舍去)
又因:
所以,当θ=00或θ=1800,r=2a0时,有极大值。
此极大值为:
(g)
根据此式列出D-r数据表:
r/a0
D/
×
10-2
10-3
按表中数据作出D-r图如下:
图H原子的D-r图
由图可见,氢原子的径向分布图有n-l=1个极大(峰)和n-l-1=0个极小(节面),这符合一般径向分布图峰数和节面数的规律。
其极大值在r=4a0处。
这与最大几率密度对应的r值不同,因为二者的物理意义不同。
另外,由于径向分布函数只与n和l有关而与m无关,2px、2py和2pz的径向分布图相同。
【】对氢原子,,所有波函数都已归一化。
请对所描述的状态计算:
(a)能量平均值及能量出现的概率;
(b)角动量平均值及角动量出现的概率;
(c)角动量在z轴上的分量的平均值及角动量z轴分量出现的概率。
根据量子力学基本假设Ⅳ-态叠加原理,对氢原子所描述的状态:
(a)能量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