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长在全市“放管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稿.docx
《2021年市长在全市“放管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市长在全市“放管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市长在全市“放管服”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文稿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通报了2020年以来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XX同志从四个方面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了部署安排,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放管服”工作,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多次就深化“放管服”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连续9年主持召开“放管服”改革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将“放管服”改革作为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内容。
省里面每年都印发“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开展明察暗访,对负面典型进行曝光。
中央和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拿出了一系列的硬措施和大量的真金白银,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书写了改革新答卷。
去年以来,面对多重严重冲击,我市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放”的含金量、增强“管”的有效性、提升“服”的满意度,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落地,促进经济迅速企稳回升、恢复发展。
一是优化了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3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审批时间大幅压缩,市场主体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上升了一位,居全省第5位。
二是提升了政府效能。
政府效能提升年行动扎实开展,基层减负年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有效。
三是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动力,有力促进了经济较快恢复发展。
在去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全年仍新增市场主体XX万户,助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增速居全省第4位。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处、落到实处。
二、充分认清形势,深挖细查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
我市“放管服”改革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我们的短板仍有不少,差距仍然不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办事流程还有时差。
有的事项办理的材料和时限,与其他市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市内各县区也是参差不齐。
比如,2020年我市营商环境评估结果反馈,开办企业指标,用时最短的XX县为4.58天,耗时最长的XX县为7.92天;
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用时最短的XX县为97天,耗时最长的XX县为182天。
限于篇幅我只点这几个指标,耗时较长的也不光是倒数第一的县,倒数后几名的县耗时都比较长。
XX省长明确提出,开办企业今年内要实现1天办结,办理建筑许可要40天内办结。
这是最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如期实现。
各县区要对照考核反馈的信息,对差的指标,必须深究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切实把服务质量提上来。
有的部门“一放了之、万事大吉”,既未考虑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也未开展实操性业务培训,简单把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县区承接后群众办理起来反而更加复杂、时限更长。
有的单位到现在都还对行政审批改革认识不足,“两头受理”、事后补录、逃避电子监察的现象仍然存在。
比如,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还存在进驻不规范,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整合不到位,窗口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发生让群众来回跑、多头跑现象。
二是市场监督管理还有偏差。
有的部门和县区对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重视,各类专项检查、随意执法检查还大量存在,监管理念和方式仍然停留在想查就查、想管就管的任性想法,企业不堪其扰。
比如,XX县联合监管工作滞后,仅有12个部门开展联合监管工作,说明其他专项检查还较多,容易造成“多头管、多次管”现象。
有的部门工作推进不及时,离“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还有差距,要赶快开展自查整改,切实提高能力。
有的地方以限制行业准入替代有效监管,比如,部分县以网约车干扰出租车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困难为由,停办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这是不允许的,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把相关工作做好。
有的执法存在“宽松软”现象,对一些市场乱象、投机取巧行为视而不见。
三是服务企业群众还有温差。
有的企业反映,企业融资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抵押担保等方面存在问题,企业产能和利润都比往年提高,但批贷规模反而收缩,这与县区和部门服务不周到不细致也有很大关系。
比如,早在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就明确规定,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可以作为抵押物,能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今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依然延续这个条款,一方面企业没有充分用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执行政策还不到位,提供的金融产品不多,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是很突出。
同时,我们的“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作用发挥也还不够充分。
有的县区重招商轻落地、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意向性项目的跟踪对接服务不到位,签约项目的落地关键要素保障不力,很多产业招商停留在合同上。
四是园区改革和服务还有落差。
有的事权不对等,部门的相关权限没有实际下放到园区,“2号公章”落实不到位,园区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中仅充当“中转站”作用,多以代跑代办形式开展工作,服务企业的手段不多,项目建设沟通难、协调难、报批程序繁杂等问题普遍存在。
有的“园区+公司”改革推进缓慢,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机构设置不规范、政区关系不畅等问题,一些园区国有平台公司虽然已独立运行,但很多还是空架子。
以上这些问题在我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不及时解决好,必然会影响我市经济发展。
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及时把问题解决好,确保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围绕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要营造更好的政务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优化政务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放管服”会议上指出,看市场主体不能光看数量,还要看活跃度,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有生有死”是正常的,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活跃度大体在70%左右。
今年1-8月,我市注销市场主体XX户,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大约在50%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
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对我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只要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坚决改、大胆试,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一是放要放得稳当。
现在取消和下放的事项已经很多,省市每年都会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明察暗访。
去年以来,我们又开展了变相审批和许可、重复审批和不必要审批的专项清理整治,从掌握的情况看,执行难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做到应放尽放,但又决不能一放了之。
很多县区都反映,市级层面业务指导少,工作开展难,市直各部门既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要加强对县区的业务培训。
县区也要主动汇报,加强学习培训,确保接得住、办得好。
二是简要简出效率。
国务院5月印发了《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决定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
要围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重构办事流程、业务流程、服务流程,进一步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加快实现“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掌上办”,让老百姓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要深化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整合审批流程,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做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告知承诺制,让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三是干要干出样子。
去年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中,我市有X项指标排全省后X位,特别是开办企业较2019年下降1个位次、市场监管下降了5个位次,政务服务更是由全省第1下降到第7,这几项是政府部门最应该做好的工作,结果却是大幅下降。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去年各个分项指标排在全市后3位的县区或部门,今年如果仍然在后3位,就要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甚至进行组织调整。
市直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把工作细化到旬、到月、到季,上下联动、合力攻坚。
各县区是责任主体,要锐意探索创新,扎实抓好问题整改,推动本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如果还存在涉企服务中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一律从严查处。
第二,要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稳定市场经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政府要当讲诚信的典范。
“新官不理旧账”“不履行奖补协议”,这是我市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而且有的是边整改边犯,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损害企业利益。
这类问题已经是多次排查了,底数清就要马上改,该兑现的资金和政策要想办法兑现,因与现行法规冲突导致无法兑现的,也要实事求是地协商,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现在正在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严禁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随意承诺,一旦作出承诺必须兑现到位,要把规矩树起来。
要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条例》,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未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拖欠工程款问题。
二是监管要彰显公平正义。
2020年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市市场监管指标评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联合监管事项清单数比全省平均XX项少XX项。
这反映了我市在市场监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要大力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进“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杜绝人情执法、粗暴执法。
对疫苗、药品、食品、特种设备、危化品等重点领域,要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
要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对于当前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绝不能一棒子打死,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三是要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尤其是今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是对营商环境最大的保障,要深入贯彻《民法典》和相关条例,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第三,要营造更好的商务环境壮大市场主体。
商务环境好不好,市场会“用脚投票”,必须常抓不懈。
一是要把惠企利民政策用足用好。
去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很多政策都延续到今年年底,而且现在又实施了新的结构性减税等冲抵政策,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支持。
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政策宣介力度,优化政策落地机制,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使“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
在4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克强总理明确要求,“要抓紧清理各领域不合理规定”。
6月3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抽查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今年6—12月开展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抽查工作,重点清理整治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并收取会费、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等15类乱收费问题,对此大家要高度重视,先行查找和整治,决不能成为负面典型。
二是要把产业园区建好建强。
加快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升级,指导工业园区理清思路,明确首位产业,真正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
要把园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要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园区管委会“强身瘦体”,优化园区内设机构,实行精简高效和扁平化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各县区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给予园区一定的税收返还使用支配权,允许体现在职工薪酬上,进一步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更多的人员开展招商引资,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要抓紧完成区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