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2281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docx

2022年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交流分享“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两项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作出展望;

另一方面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作出一系列谋划,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通过这一部署,我们已经可以清晰构建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确立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xxxx年到xxxx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xx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xxxx年到xx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xx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其中前两步已经实现,第三步跨越的时间比较长。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把时间划分得更细,目标定得更高了,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

第一个阶段,从xxxx年到xxxx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xxxx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提前了xx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说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文件名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九五”时期我们还称之为“计划”,“十一五”及“十一五”之后我们才开始称为“规划”,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进步。

在内容上,“九五”计划和“十四五”规划也很相似。

xxxx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认识和飞跃。

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强调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共通之处,因为后者是一种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属于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转变。

“九五”计划和“十四五”规划都是在历史巨变背景下,在新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产生的,所以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要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化有很多指标,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觉得人力胜天,但其实不难发现,在诸多自然灾害背景下,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是渺小的。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和理念来自哪里?

其中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x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当然,除此以外,这种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根基,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把这句话阐发开来论述,意思就是做人有做人的规律,企业经营有企业经营的规律,政府执政有政府执政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来自于大自然。

“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人们普遍认可的真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举几个例子。

美国虽然建国时间不长,但有一种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即自然文学,很多美国人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脊梁。

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的书名译成xx很美,比如《宁静无价》《寻归荒野》《心灵的慰藉》《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遥远的房屋》。

德国乡村老房改造是德国农村常见的一种老房子,大概有xxx年的历史。

整栋房子均由自然材料搭建,木头的框架,黄色部分是黏土,使得它可以修旧如旧。

房子里的家具全是现代化设施,所以我们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让大家退回去过苦日子,而是真正把传统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再来看一个小细节。

每到夏天,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村雨下得很大,经常遭受内涝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下水道经常堵塞。

在德国考察时,德国人说他们的降雨量也不小,也经常出现农村内涝的情况,但是他们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改造下水道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没有花多少钱。

德国乡村下水道

我们把人家的下水道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个红色的带漏洞的塑料桶盛着带漏洞的铁皮桶,像漏斗一样。

铁皮桶里是积累的石头、树叶及垃圾等。

只要环卫工人定期清理,下水道就畅通了。

日本大地艺术

再看一个日本的案例。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乡村艺术景点叫“越后妻有”。

当地的一位后现代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改造了家乡的破败田野,得到了大家的欣赏,说明高雅的艺术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上面几张图片是浙江衢州市的金星村。

xxxx年盛夏,时任xx省委书记的xxx在开化调研时,曾到xx村察民情、听民意。

xx村在生态文明领域做了很多创新,这里只讲一个很小的细节,他们在酒坛子里种花草,甚至在破损的酒坛子上种小树,还利用酒坛子做了一种滴灌装置。

对废酒坛子的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再看xx省xx村,20xx年,我在这个地方挂职,对当地的房屋做了整体改造,用xx的老工艺将山上砍下来的废弃山草或海边的海草铺在屋顶上,整个屋顶没有铺一片瓦片。

房子改造后冬暖夏凉,屋顶质量非常好。

我们在这里曾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生态化改造村庄给外国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研讨产生了促进作用。

乡村最美厕所是20xx年获得了xx最美公共建筑奖的厕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厕所革命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农村厕所都建得像城镇一样,把旱厕改成水厕,毕竟一个厕所的用水量不少。

下图是一个80后农民改造的厕所:

无水尿便分离厕所

改造厕所的人当时问了我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一是厕所为什么会臭?

我当时倒吸一口冷气,厕所不就应该臭吗?

他说,要想厕所不臭其实很简单,只要实现大小便分离。

图中的厕所一半是小便一半是大便,大便之后在上面盖一点草木灰或黄土,厕所的异味并不会很大。

二是粪便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大家思考过这种问题吗?

粪便回不到农田,一般是被当作垃圾处理或填埋掉,我们每年当垃圾处理掉的粪便大约有xx亿吨,平均到每个人有x吨左右。

通过上图的方法对厕所进行改造,只要稍微掺点水,就可以让人的粪便回到农田,成为非常好的生态肥。

经过改造的厕所减少了用水和异味,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农村的温室大棚很多都是塑料材质,这些塑料薄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

上图是一个企业制作的鸟巢式玻璃钢结构温室大棚,通过光照和立体农业可以使一亩地实现五亩地的产量,而且晚上亮起灯来很漂亮。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上图是把传统技术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稻田养鸭技术,用物联网设施对周边环境进行实际测算,可以让农民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放鸭子、什么时候收鸭子,以及种多少稻子、养多少鸭子是最合理、最符合生态的配比。

我们在湖北的一个村子做了五年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现在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原来农村的标语一般是计划生育宣发的,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标语也变了。

出现“猪崽产量节节高,智能养猪步步稳”“智能猪肉我爱吃,每天饭量多一碗”“智能养猪搞得好,漂亮媳妇娶得早”等新型标语。

智能养猪是人工智能和生态农业的结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技术的推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人类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

它是建立在渔猎文明、农牧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2035年基本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远景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细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即: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它,一个是人口,另一个是GDP。

上图是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对比情况。

如图所示,xxxx年时,世界人口突破xx亿,中国人口达到x.x亿。

接下来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

短:

xxxx年,世界人口达到xx亿,xxxx年达到xx亿,xxxx年xx亿,xxxx年xx亿。

xxxx年世界人口xx亿,中国人口达到xx.x亿。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且很直观的规律,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和中国人口都呈现了极为高速的增长。

再看GDP,这里我们使用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数据,书中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世界各个国家几千年来的经济数据做了统计。

我们把中国和世界的数据挑选出来,用了一个学术单位,叫xxxx年国际元(在特定时间与美元有相同购买力的假设通货单位。

xxxx年或xxxx年常用作基准,与其他年份作比较。

图中数字“x”代表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时候,世界经济的规模是xxxx多亿,中国经济规模为xxx多亿。

xxxx年之后,大家可以发现GDP跟人口变化类似,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到了xxxx年,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显现出来。

而在中国,这一年正是清嘉庆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他享受了康乾盛世的荣光,中国GDP在世界的占比达到顶峰,占世界的近xx%。

当然,之后经历了百年的战争史、屈辱史,我们走了下坡路。

所以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容易?

从数据图表上看,xxxx年新中国刚建立不久时的GDP和清朝中期相当,说明这一百多年中国的经济都没有什么增长;

与之相较,世界GDP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xxxx年,中国经济较之前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xxxx年,解决问题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xxxx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这张图表可以清晰看出,近几十年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