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何要守岁?Word文件下载.docx
《除夕为何要守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夕为何要守岁?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据史籍记载,在辞旧迎新的除夕夜“守岁”的传统,是从晋代开始出现的。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两个有趣的故事:
除夕守岁的故事一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守岁的故事二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
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除夕怎么守岁?
】
守岁民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岁火与灯烛
堂屋或者庭院内的灯火烛光,在除夕夜通宵不灭。
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这一表现有所不同。
南方守岁以家族为主,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燃旺的炭盆周边守岁祈福;
在北方,守岁则是以宗族为主,在祠堂门口空旷之地烧起煤炭、木柴火,人们从旺盛的火堆上跳过去,以燎除身上的邪气,祈求新年好运兴旺。
2点灯照岁
把蜡烛、灯笼点亮一直燃烧到天明。
在明代,屋里屋外所有的房间都要点亮蜡烛,甚至床下、缝隙中都要照亮,并用漏孔的小蒲包袋,内装生石灰粉,在粮囤周围以及户外四周地面,打印起密密匝匝的元宝形石灰印子,以达到祛除“虚耗”、财源充实的愿望。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在守岁之日还戴着“傩面具”跳舞,以祛除鬼邪。
在中原、西北地区,也有这种在室外戴着面具跳舞驱邪的风俗。
在东南地区,人们熬夜守岁,为防止坐着打瞌睡,便用些茶点瓜果,边吃边谈。
也有的人家开始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造成了除夕守岁欢乐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