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81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Word格式.docx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

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

行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育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

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三)、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

.

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

在呈现数学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3和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具体设计:

1、学段划分:

第一学段:

(1~3年级)

第二学段:

(4~6年级)

(7~9年级)

2、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3、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

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

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

数量的估计;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

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

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

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

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

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

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

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

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了什么

1、数学观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论述其数学观: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2、基本理念

在“基本理念”中则新增了“课程内容”,并将实验稿中“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合并为“教学活动”

《课标(2011)》新增“课程内容”,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上予以表述.内容选择上要结果与过程并重、知识与思想并重,要贴近学生实际;

内容组织上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内容呈现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与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回归倾向,即吸收传统数学教学的精华元素

4、教学活动

与《课标(实验稿)》强调数学活动、学生探究相比,《课标(2011)》呈现出“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融合”的回归倾向.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课标(2011)》同时突出了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5、设计思路

《课标(实验稿)》设置了6个核心词,分别为: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课标(2011)》将“符号感”改成“符号意识”,“统计观念”改成“数据分析观念’’,并且增加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4个核心词,这些核心词构成了<

课标(2011)》的设计思路,

6、课程目标

(1)从“双基”到“四基:

.《课标(2011)》提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明确提出了“四基”概念。

(2)、从“两能”到“四能”

《课标(2011)》在《课标(实验稿)>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目标.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

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两能”到“四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

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7、内容标准

(1)、第一学段(1~3年级)

删减内容: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课标(2011)》适当降低了难度,如仍保留“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估计长度”,但删掉了“自选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在“统计与概率”领域,<

课标(2011)》将实验稿中涉及“不确定现象”的4条全部删掉,目的是将统计概率内容在高学段适当集中.

调整内容: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课标(2011)》将“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图形”和“会看简单路线图”调整至第二学段,

这样平移、旋转、轴对称内容就相对集中,易于形成知识模块.在“统计与概

率”领域,<

课标(2011)》将实验稿中“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后移.将“体验在同一分类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改为“感受分类与分类标

准的关系”,阐述更加明确,将“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图表”改为“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更加强调了学生对呈现方式的自由选择,而不是用规范知识压抑多样化思维.

增加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课标(2011)》增加了“用算盘表示多位数”,即有助于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又是对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发扬.增加“能进行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增加“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明确指出估算的关键一一估算单位的选择.

2、第二学段(4-6年级)

在“数与代数’’领域,《课标(2011)》删减“口算百以内一位

数乘、除两位数”,是考虑到难度较大.

《课标(2011)》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

“中位数、众数”内容移至第三学段.

增加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课标(2011)》增加了“了解常见数量关系,总价=单价×

数量、路程=速度×

时间”.这是源于一线教师的呼声,实验稿反对应用题的分类,而重在建模能力的培养,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实质,

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还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增加了

“认识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在“统计

与概率”领域增加“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调查、试验、测量)搜集数据”,突出

对数据搜集过程的重视,克服教学实践中统计问题变成计算问题的错误倾向.在

“综合与实践”领域增添“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

现出对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实施建议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

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

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参见例82)。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

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

方案;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