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老莱娱亲"
和"
郭巨埋儿"
两件事。
4.下面的语段均选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里的相关篇目。
调动阅读积累,按要求填空。
①“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
‘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
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第①段中,“她”是(人名),“她”曾为“哥儿”(事件),让“哥儿”产生新的敬意,并觉得“她”具有“伟大神力”。
(2)第②段中,“他”是(人名),“他”正直倔强,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最后沉水而死。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阿长买到绘图《三海经》
(2)范爱农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每空0.5分,共2分)】
5.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6.《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7.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
8.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_____。
9._______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10.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复习】
1.《朝花夕拾》
⑴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朝花夕拾》是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回忆性散文。
⑵全书十篇文章,有《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
⑶精彩选篇(见课文227-233页)表现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骆驼祥子》
⑴作者是老舍。
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心理刻画;
还是一位语言大师,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
⑵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故事。
小说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政治迫害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两代,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⑶精彩片段一(见课文236-239页)赞美了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精彩片段二(见课文239-242页)写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烘托了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⑴作者是原苏联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我整个的生命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⑶保尔身上凝结了那个时代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⑷精彩片段一(见课文245-249页)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
精彩片段二(见课文249-254页)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
欣赏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
因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
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古人评价他的书法说: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认定王羲之有真迹流传下来,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都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tà
)下来的。
墨迹摹本有《兰亭序》《奉橘帖》《丧乱帖》等,刻本有小楷《乐毅论》《黄庭经》,行书集字《圣教序》《金刚经》,草书《十七帖》等。
王羲之《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王羲之和朋友共四十余人在会稽山(在浙江绍兴西南)上
一个叫兰亭的地方举行消灾祈福活动(即“修禊”)。
大家分坐溪水两旁,饮酒作诗,王羲之受命为众人的兰亭诗作序。
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周围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身在其中.“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既“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又乐而生悲,“临文嗟悼”,于是乘着洒兴,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下这一文学和书法的名篇。
其中有增删涂抹的痕迹,可见此帖是即兴之作。
待到他醒过酒来,“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总觉得不如那一本好。
传说唐太宗在世时把《兰亭序》“置于座侧,朝夕观览”,死后把它带进昭陵做陪葬。
不过好在他于贞观十年(636年),曾让人摹拓十本以赐近臣。
一般认为在所有临摹本中,冯承素的墨迹摹本最为近真,较好地表现了王羲之书法的形貌与精神。
我们现在欣赏的,正是这一摹本。
笔画
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劲、稳健,字中某一突出笔画尤其如此,如“群贤毕至”的“毕”的一竖,“少长成集”的“少”的一撇,这种笔画稍有一偏侧就成为败笔了。
但是也偶尔用偏锋侧锋,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映带左右”的“带”的多个起笔,可以见出各种不同的尖颖,尽显纤细精巧之状,蕴涵妩媚秀丽之风。
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和高雅的艺术情趣难以达到这种境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笔画的神奇变化,看出王羲之当时书写的精神状态。
我们看“茂林修竹”的“茂”字,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堪称笔墨舞蹈。
结体
体式变化多端。
《兰亭序》里,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甚至有许多横扁字、瘦高字,王羲之都顺着字的自然形态来书写,不像其他帖里那样严整、规矩。
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雷同。
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古人早有评价:
“凡(总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至二十许字,悉无同者,是时殆有神助。
”
章法
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丁巧,字列之间或宽或窄,有些字列旁边有添字,还有多处涂改,在率意之中显出天然之美。
篇中偶有笔画粗重的字,分外醒目,也有形体颇大的字.显得整中有变,又可以看出率意之中的精心。
古人评价其章法时说:
“若千丈文锦,卷舒展玩,无不满人意。
”丰富多彩的笔画和多姿多态的结体,造成满篇飞动的神采,如同创造了一个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百花园。
这是王羲之创造力焕发的表现。
《丧乱帖》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勾填本。
既然是书信,就有信笔而书的特点。
不过仍可见出笔法的精深造诣。
其中有方笔,如首列字的横画起笔,显得斩截、劲利;
有圆笔,如第五列“复”字的右半边的起止笔,显得温润、含蓄;
有粗笔,如第七列的“临”字左边一笔,显得厚重;
有细笔,如第三列的字,显得轻灵、秀气。
另外,笔画有直有弯,直笔劲健直挺,如第二行的“再”字和“荼”字;
弯笔画成弧线,柔和、优美,如第三列“绝”字的末笔,第六列“哀”字朱笔。
细看任何一笔,均妥帖得宜,无论运笔如何多变,无一败笔,如第四列的“当”字就多有转折,笔法不乱。
当然,这些笔画也是交叠使用的,有时同一个字里就有多种笔法同时存在。
相比较而言,《丧乱帖》的笔法与《兰亭序》有所不同:
《兰亭序》的笔法更精巧、纤细,仍有有意作书的意味;
《丧乱帖》的笔法更加率意、天然,这是由书信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
在结体方面,基本上采用往左倾侧之势,比《兰亭序》字的倾侧感更强。
横画右端上提,竖画下端往右偏移;
字的右上角往上突,左下角往下坠。
“势如斜而反正”,看似不稳,其实很稳,显得生动活泼而不呆板。
第六列“奔驰”两字动感很强,若有奔驰之状。
第三列“摧”字结体奇特,而别有情趣。
第一列“羲”字左密右疏,第七列“感”字左疏右密,如此疏密也许是无意中的创造,但宛如精心设计、安排的。
有些字虽然潦草.但仍不失其结体的和谐、美感。
在章法方面,由于是书信,所以更为率意,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
从整体看,是由静向动、由徐趋疾、由整变“乱”的。
书写速度前后有所变化,首列似是缓慢的,写得稍规矩。
从第三列开始加快速度,到第七、八列便运笔如飞,最后的两个“顿首”均合为一字,已是匆匆不暇的了,表现出“不知何言”的激动与感慨。
这是王羲之书写时逐渐进人动情状态的表征。
他书写此帖时的心情与书写《兰亭序》时有所不同,写《兰亭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写此帖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这让我们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帖文如下:
羲之顿首:
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萘毒,追惟酷甚,号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盖深,奈何奈何!
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丧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