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08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案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关键是通过一系列操作与动手实践活动,理解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类比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1.通过操作、实践,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1~3题和第6~8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

学会求长方体的总棱长。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过程。

师:

画面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从平面到立体,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认识,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生:

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2)认识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切、看、摸,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在操作中直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作准备】

2.出示例1。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1)长方体有 6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长方体有 12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     

(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总结:

通过大家的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出示例2。

拿出学具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做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我想知道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了解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相等。

还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掌握了求长方体的总棱长的公式:

总棱长=(长+宽+高)×

4。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A类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也有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有(  )条棱,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  )组;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dm,宽是12dm,高是10dm,它的棱长总和是(  )dm。

B类

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6 长方形 2  2.12 4 3 长 宽 高  3.148

B类:

(12+10+5)×

4=108(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1.

(1)长方形 24cm 9cm 后面 

(2)长方形 12cm 9cm 左面 (3)上面和底面

2.(20+30+40)×

4=360(cm)  3.

(1)3 

(2)4条 (3)3

6.(90+55)×

2+22×

4=378(m)

7.40cm=0.4m 80cm=0.8m (2.2+0.4+0.8)×

4=13.6(m)

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正方体。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

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通过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投影出示例3。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面、棱、顶点。

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

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

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制作正方体,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相同点

不同点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

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

长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

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

度都相等

  师:

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

(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现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测,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

如果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样画呢?

板书展示:

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较,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

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