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632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分离工程正文Word格式.docx

分离过程的集成化:

新型

1.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

化学吸收、化学萃取、催化精镏、膜反应器

2.分离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

萃取结晶、吸附蒸馏、电泳萃取

3.过程的集成:

传统分离过程的集成(共沸精镏—萃取、共沸精镏—萃取精镏)

传统分离过程与膜分离的集成(渗透蒸发—吸附、渗透蒸发—吸收、渗透蒸发—催化精镏)膜过程集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第一章蒸馏与精馏

§

1—1概述

蒸馏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差异进行分离提纯。

2.特点:

工艺流程短、使用范围广、工艺成熟;

但能耗大(汽相再冷凝)

分类:

1.蒸馏方式:

闪蒸、简单蒸馏、精馏、特殊精馏、反应精馏2.操作压力:

加压蒸馏、常压蒸馏、真空蒸馏3.混合物组分:

两组分精馏、多祖分精馏4.操作流程:

间歇蒸馏、连续蒸馏

精馏操作流程:

精馏段

提馏段

图:

连续精馏操作流程图:

间歇精馏操作流程

1—精镏塔2—再沸器3—冷凝器1—精镏塔2—再沸器3—全凝器4—观察罩5—贮槽

1—2简单蒸馏和闪蒸

组分挥发度相差较大、分离要求低——预分离一:

工艺流程:

简单蒸馏图:

平衡蒸馏(闪蒸)

1—蒸馏釜2—冷凝器3—接受器1—加热器2—节流阀3—分离器

1.简单蒸馏:

一次进料,馏出液连续出料(出料浓度逐渐降低),釜残液一次排放——压力恒定、温度变化2.平衡蒸馏:

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出料浓度恒定)——压力、温度恒定

混合液→加热器→温度>料液泡点(分离器压力下)→节流阀(降压)→分离器→料液部分汽化、

并在分离器中汽液分离(相平衡)

原理:

1.前提条件:

理想物系——液相为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

汽相为理想气体(道尔顿分压定律)2.原理:

汽液共存区

饱和蒸汽线(露点线)

过热蒸汽区

饱和液体线(泡点线)

液相区

苯—甲苯混合液的t—x—y图图:

苯—甲苯混合液的x—y图

简单蒸馏t—x—y图图:

平衡蒸馏t—x—y图

(1)简单蒸馏:

任何瞬间,蒸汽与液相处于平衡。

yF>xF——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含量高于原始料液。

反应过程:

xF1>xF2>xF3>·

·

yF1>yF2>yF3·

tF1<tF2<tF3<·

(2)平衡蒸馏:

整个过程闪蒸器(分离器)压力和温度不变,蒸汽与液相处于平衡。

一次部分汽化。

xW<xF<yD

(3)综述:

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均得不到纯度较高的产品。

1—3双组分精馏

分离要求高——高纯度分离一:

精馏原理:

1.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

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t—x—y图

汽相:

y1<y2<y3·

<yn,但V1>V2>V3·

>Vn——最终汽相中易挥发组分几乎为纯态液相:

x1>x2>x3·

>xn,但L1>L2>L3·

>Ln——最终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几乎为零,难挥发组分几乎为纯态2.有回流的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

——精馏

(1)操作:

将中间产物(部分冷凝的液体及部分汽化的蒸汽)分别返回它们前一分离器中。

(2)设置冷凝器:

上半部最上一级(得到回流液体)(3)设置汽化器(加热器):

下半部最下一级(得到上升蒸汽)3.精镏塔:

精镏塔中物料流动示意图图:

精镏塔物料衡算

塔板(或填料层表面):

汽液两相传热、传质。

塔顶:

外设冷凝器,产品易挥发组分。

塔底:

外设再沸器,产品难挥发组成。

温度:

全塔内温度由下向上逐渐降低。

全塔物料衡算:

前提条件:

塔内恒摩尔流动

精馏段:

V1=V2=V3=·

=V=常数L1=L2=L3=·

=L=常数

ˊˊˊˊˊˊˊˊ

提馏段:

=L=常数1.物料衡算:

(1)总物料衡算:

F=D+W

(2)易挥发组分:

FxF=DxD+WxW

2.操作线方程:

任意板(n板)下降液相组成xn及由其下一层板上升的蒸汽组成yn+1之间关系的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推导图: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推导图:

精馏塔操作线

(1)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总物料衡算:

V=L+D

易挥发组分衡算:

Vyn+1=Lxn+DxD回流比R=L/D操作线方程:

yn+1=

LDLLR1xnxDyn+1=xnxDyn+1=xnxDVVLDLDR1R1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Lˊ=Vˊ+W

Lˊxmˊ=Vˊym+1ˊ+Wxw操作线方程:

ym+1ˊ=

LWLWxmxWym+1ˊ=xmxWVVLWLW

3.进料状况对操作线的影响:

影响L与Lˊ,V与Vˊ的关系→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变化

(1)精馏塔进料热状况:

冷液进料图:

饱和液体进料图:

汽液混合物进料图:

饱和蒸汽进料图:

过热蒸汽进料q>1q=1q=0—1q=0q<0

△精馏段与提留段液体摩尔流量与进料量及进料热状态参数的关系:

Lˊ=L+qF

△精馏段与提留段气体摩尔流量与进料量及进料热状态参数的关系:

V=Vˊ+(1-q)F△进料热状态参数q:

q=

IVIF

=1kmol原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热量/原料液的千摩尔汽化热

IVIL

=

rmcpmtbtF

rm

2.进料方程(q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方便绘提留段操作线。

y=

xq

xFq1q

1

理论塔板数:

1.理论板:

塔板上汽液两相充分混合,无传热及传质阻力,离开该板时汽液两相达平衡状态。

2.理论塔板数:

(1)汽液平衡关系:

△拉乌尔定律:

汽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的摩尔分率成正比

º

º

pA=pAxApB=pBxB=pB(1-xA)△道尔顿分压定律:

p=pA+pB

(2)操作线方程:

塔内相邻两板汽、液相组成关系

R1

xnxDR1R1LWxmxW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ym+1ˊ=VV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进料方程(q线方程):

y=

xFq1q1

(3)理论塔板数:

再沸器相当于一层理论板

△逐板计算法:

△图解法:

(4)最佳进料位置:

塔内液相或汽相组成与进料组成相近或相同的塔板。

跨越两操作线交点所对应的阶梯。

△影响:

进料位置↑→馏出液难挥发物比例↑

进料位置↓→釜底液易挥发物比例↑(馏出液易挥发物收率↓)

四:

塔高与塔径:

1.塔高:

△全塔效率:

ET=(NT/NP)×

100%ET=0.49(αμL)-0.245

—奥康奈尔曲线

△塔高:

板式塔Z=(NP-1)HT填料塔Z=NT(HETP)2.塔径:

Vs=(π/4)D2u

五:

回流比:

全回流最小理论塔板数(最大回流比)图:

最小回流比

1.全回流与最小理论板数:

全回流:

D=O、F=O、W=O→R=∞→操作线方程yn+1=xn(对角线)→操作线距平衡相最远→最小理论板数2.最小回流比:

R↓↓→两操作线交点处于平衡线→理论塔板数∞→Rmin=(xD-yq)/(yq-xq)3.最佳回流比:

(操作费用+设备费用)minR=(1.1—2.1)Rmin

(1)难分离物系:

较大回流比

(2)能源紧张:

较小回流比

六:

间歇精馏:

一次进料

1.特点:

非稳态操作(塔内各处温度、组分不同),只有精馏段,塔内存液量对精馏过程及产品有影响。

但操作灵

活。

2.类型:

(1)恒回流比操作:

时间↑→馏出液、釜残液组分↓

(2)恒馏出液组分操作:

加大回流比

七:

精馏装置热量衡算:

1.精馏塔热平衡:

QF+QB=QD+QW+QC

2.再沸器热负荷:

热平衡QB+L′ILm=V′IVW+WILW+QL

热负荷(加热介质消耗量)Wh=QB/(IB1-IB2)3.冷凝器热负荷:

QC+LILD+DILD)=VIVD

热负荷(冷却介质消耗量)WC=QC/cp(t2-t1)

1—4多组分精馏一:

关键组分:

指定的两个组分。

其中相对易挥发的那一个为轻关键组分;

不易挥发的那一个为重关键组分。

2.精馏目的:

轻关键组分尽可能多地进入馏出液;

重关键组分尽可能多地进入釜液。

多组分精馏特点:

1.汽液平衡关系:

F(自由度)=C(组分数)-Ф(相数)+2;

组分数↑→自由度↑→相平衡计算复杂(n组分溶液需要n-1个独立变量同时确定,才能确定

物系平衡关系)

2.设备:

组分数↑→精馏塔数量↑(n组分溶液需要n-1个精馏塔)3.全塔液体含量分布:

苯—甲苯精馏塔内液体含量分布图:

苯—甲苯—异丙苯精馏塔内液体含量分布

主要任务:

苯、甲苯分离(苯在馏出液中回收率高);

轻关键组分(苯)、重关键组分(甲苯)、重非关键组分(异

丙苯:

挥发度最低)、无轻非关键组分;

(1)轻关键组分(苯):

相对挥发度最大→它在进料板以下仅几板就降到很低的含量

(2)重非关键组分(异丙苯):

相对挥发度最小→它在进料板以上仅几板就降到很低的含量→在再沸器液相含量最高;

从再沸器向上,重非关键组分含量下降;

但由于进料中有一定重非关键组分而且它必须从釜液中排出,限制了它含量继续下降;

→恒浓区(进料板一下相当长一塔段)

(3)重关键组分(甲苯):

相对挥发度居中

△再沸器以及第1、2块板:

苯含量很低→重关键组分与重非关键组分精馏→甲苯:

易挥发,甲苯含量沿塔向上增

加。

△第3—10块板:

异丙苯恒浓区→重、轻关键组分精馏→甲苯:

难挥发,沿塔向上降低。

(最高点:

第3块板)△第11—13块板:

异丙苯↓↓→重关键组分与重非关键组分精馏→甲苯:

易挥发,甲苯含量沿塔向上增加。

(最高

点:

第12块板)

△第14—以后块板:

异丙苯消失→重、轻关键组分精馏→甲苯:

难挥发,沿塔向上降低直至冷凝器

综述:

*关键组分含量分布有极大值

*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重非关键组分仅出现在釜液;

轻非关键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

*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恒浓区。

*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4.全塔温度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