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一:
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
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看哪些因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从中找出最大的;
方法三:
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还给学生补充了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这么多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重点推荐哪种呢?
教材中补充拓展的分解质因数方法学生是否都应掌握呢?
短除法是否都应掌握呢?
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由于第一种方法便于观察比较,十分直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暗暗地就选择了它。
方法二与方法三相比,在数据偏大且因数较多时,如果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不仅正确率高,而且速度也会大幅提高。
但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对一些学生来说又有相当的难度,至于为什么要把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相乘,一些学生还不太明白。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介绍,还有必要让学生们掌握这种方法技能。
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我感觉比较简单,学生好接受,好理解。
但是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一直要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时为止。
如果用此法,学生必须首先认识“互质数”,并能正确判断。
虽然有关“互质数”的内容教材83页“你知道吗”中有所涉及,相应知识的考查在练习十五第6题中也有所体现。
至于学生选用哪种策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并不强求。
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更喜欢方法一,但是我们要提醒学生养成先观察数据特点,然后再动笔的习惯。
如两个数正好成倍数关系或互质数关系时,许多学生仍旧按部就班地采用一般策略来解决,全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根据“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规律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数。
在这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也应加强训练,每次动笔练习之前补充一个环节——观察与思考。
使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策略方法外,还能灵活快捷地求出一些特例来。
这节课本来想把教材练习十五的习题讲解完,但是时间不够用了,只好下节课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