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106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羽毛球校本课程1文档格式.doc

发球与接发球动作要领………………………………………………11

羽毛球场上步法……………………………………………………14

羽毛球后场击球高远球技术…………………………………………16

羽毛球后场正手吊球技术……………………………………………17

正手平抽快打…………………………………………………………18

网前挑球……………………………………………………………18

放网前球……………………………………………………………19

网前搓球……………………………………………………………20

第三章羽毛球战术简介…………………………………………………20

第四章羽毛球规则和裁判法……………………………………………21

羽毛球场地与器材……………………………………………………24

羽毛球比赛规则………………………………………………………27

第五章羽毛球测试内容…………………………………………………31

附(羽毛球教案)…………………………………………………34

第一章羽毛球运动常识

第一节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在羽毛球上取得的荣誉

技能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和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羽毛球技战术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古代羽毛球运动

14-15世纪时的日本,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

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据考证,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华夏大地就有类似羽毛球的游戏活动存在。

例如,苗族祖先在正月间把一些五颜六色的鸡毛做成花毽,然后成群结队玩“打花毽”游戏。

游戏在称做“毽塘”的场地上进行。

游戏开始,姑娘先向小伙子抛出花毽,然后小伙子用手掌将花毽打回姑娘一方,一来一往,尽量使之不落地,这种游戏称做“打花毽”

现代羽毛球运动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

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

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州,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

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

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

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规则的演变

羽毛球游戏刚兴起时,没有人数、分数和场地的限制,参与者只需要互相对击,现代羽毛球从伯明顿庄园开始,有了一定的分数、场地和人数限制;

1875年,第一本关於羽毛球规则的书在英国问世。

当时的规则很简单,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的要求,并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

随著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及技术、战术的发展,规则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单、双打场地的区别及发球区的规定,发球得分及发球得分后的换区等规则,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又规定了双方打满13平、14平(女子单打打成9平、10平)时要进行加分比赛。

现时国际羽联已制定了新的规则,规定只有双方打满14平(女子单打打成10平)时才可进行加分比赛;

又将每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赛更加紧张激烈、精彩纷呈。

羽毛球运动设备也是从原始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

羽毛球从开始时的硬纸板和绒线团到木托用皮包起来,再发展到用14-16根高级羽毛插在软木托口;

羽毛球拍从木板发展成椭圆形穿弦木拍。

后来,规则规定球拍重95-120克,拍框长25-25.5厘米,宽20-20.5厘米,拍柄长39.5-40厘米,其制作材料也发展成木框钢管拍、铝合金拍、碳素纤维拍、钛合金拍。

选择球拍时,应以较轻、牢固而有弹性、握在手裏舒适为原则。

世界羽毛球运动组织

1875年,第一个军人羽毛球俱乐部在英国成立。

1893年,英国已有14个羽毛球俱乐部,他们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英国羽毛球协会」。

当时,英国羽毛球协会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和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项运动首先在欧洲传播,然后发展到美洲、亚洲和澳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加拿大、丹麦、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羽毛球协会。

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1934年,由英格兰、法国、爱尔兰、苏格兰、荷兰、加拿大、丹麦、新西兰和威尔斯九个羽毛球协会共同协商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

第一任主席是汤姆斯,总部设在伦敦。

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照常举行外,在1948年增设了「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1956年增设了「尤伯杯赛」(世界女子团体锦标赛),并相继举办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基於当时的政治原因,以中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

直至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中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在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奥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专案,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三、技术与战术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其中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於领先地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

直到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坛的局面,在第36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

第37、38届全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雄的局面。

在50年代,亚洲以马来西亚、印尼选手为代表,他们主要以拉、吊来控制球的落点,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来西亚的王炳顺、庄友明。

他们使马来西亚接连三次获得汤姆斯杯赛冠军,包揽了1950-1957年八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单打冠军和1951-1954年四届双打冠军。

从1958年开始,羽毛球技术开始向快速、灵活的方向发展,以印尼的陈友福为代表,以较快的速度运用下压抢网和加强扣杀上网的技术击败了以技术性为代表的打法,从此开创了印尼控制世界羽坛的局面。

从1958年至1979年,印尼共七次荣获汤姆斯杯。

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得很快,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

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此,中国的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

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次飞跃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

以中国、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各领风骚,在技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

在80年代初,羽坛代表人物有林水镜、韩健、挛劲、苏基亚图、柏加殊、费罗斯特、米宾·

西迪、陈昌杰等。

最为突出的典型是林水镜,他速度快、进攻凶狠,而费罗斯特、韩健则以控制对方后场的进攻、加强防守、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

80年代中后期,羽坛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拉锡克·

西迪、朴柱奉、保罗·

拉森等。

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

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而准确的打法。

到了90年代,名将们的技术达到更炉火纯青的地步,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印尼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搏作风、马来西亚西迪兄弟的拉吊技术以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著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

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拉吊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1954年至1967年14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13次女单冠军,并获3届优杯赛冠军。

60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优势。

她们从1965-1981年接连5次获得优杯冠军,6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中国女子羽毛球从50年代起步,到60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时以陈玉娘、梁小牧、梁秋霞为代表的中国女选手,学习男子技术动作,以快速、灵巧的技术在各种场合击败过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