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07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程教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我们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

西部远程教育的建立无疑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方面,西部远程教育资源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发达地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课程改革”的“课标解读”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教育动态》《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示范课》提高教学水平,《同步学堂》组织教学研究;

利用《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等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另一方面,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地选择了一些与教材结合紧密、实用、科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找到符合教材和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素材。

可以说西部远程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全方位、大容量、立体、零距离、共享性等多方面的优势,为开展校本研究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于2005年2月提出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他引领着我们全校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1、教学设备齐全。

我校有一间拥有60台电脑的微机教室,远教资源接收室、教育科研室、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

将“天网”与“地网”有效结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这套设施和系统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设有远教资源观摩室、实验室、图书室、课题研究论坛园地等,这些都为我校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极为重视,谭廷富校长亲自抓,不仅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新课程改革和远程教育相关理论学习,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

还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研究经费,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热情,为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教研氛围浓厚,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他们勤学肯钻,多次在各级赛课及论文撰写中获奖,成为本次研究的师资力量保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

⑵、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树立具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校新形象。

⑶、通过校本教研,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⑷、通过校本教研,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

如果在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优化教学活动,就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变量关系的界定

1、自变量

科学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

2、因变量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干扰变量

⑴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

⑵教师的教育观念

⑶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⑷学校的教学环境

4、控制变量

⑴学校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⑷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新课程改革为主导向,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理论学习法、案例研究法、自我反思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与整理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行动)方案、评价总结和再诊断,以探索出一套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

2、访谈法:

由课题验证组采访参研教师和学生,详细地作好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

3、理论学习法:

通过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聘请教研专家和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介绍关于远程教育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4、案例研究法:

通过一课三上四研的案例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及模式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

5、自我反思法:

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主研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以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不断改进校本教研的策略和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在本校教师和2010、2009、2008、2007等4个年级的学生中,重点针对小学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展开课题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4.12—2005.3):

申报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采取访谈法和理论学习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

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开题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2005年4月—2007年4月):

正式实施阶段

本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自我反思法全面展开研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适应于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模式,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并做好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定期进行检测和小结。

第三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总结结题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整理研究实践资料,总结研究结果,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撰写相关的总结和论文,整理课题研究档案资料。

(2)完成课题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3)编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的实践汇编》。

(4)完善充实重庆教育规划办课题管理平台和课题研究博客。

应用推广研究成果。

申请结题评审。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中介,使远程教育资源直接作用于校本教研,作用于教师和学生,力求达到最优化地开展校本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3月)

观念问题是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障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教学观念还很陈旧,教学手段还很落后。

为此,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举办教育科研讲座、校本培训、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高度认识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课题组,实现顺利开题。

2004年12月,学校成立了以谭廷富同志任组长的研究小组,将热心教育科研、善教学、懂理论、会操作、勇于创新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业务骨干充实到研究小组,为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同时,明确职责,科学定位,设立了课题研究行政组、课题组、论证组、评价推广组;

学校加大科研投入,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营造浓烈的科研氛围。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课题组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

我们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的方式。

在这一阶段,我们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1)、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走进新课程》、《建构主义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通览:

实践与探索》等理论。

(2)、学习课题研究知识、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组织教师订阅《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电教世界》等杂志;

学习《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等专题论述。

(3)、举办专题讲座。

在此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万州区教科所付开国所长,教科室邓成林主任、万州区电教馆张德书馆长、史光林副馆长、李楠陵、费习芳老师等一系列教育科研专家多次来我校举办讲座,谭廷富校长、陈远兰、谭延安副校长和王祖盛主任分别作了题为《农村小学发展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导教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型探讨》、《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导教模式》、《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下教师角度的转换》和《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一个整体性理论架构》等专题讲座,并由电教馆的冯天顺老师讲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远教资源的下载和修改等,教师们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对农远工程资源的认识,更新了现代教育课程观和新课程理念,掌握了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深入研究、实践提炼阶段(2005年4月——2006年12月)

在这一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农远工程教育资源优势,使远教资源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以远程教育资源为依托,不断实践总结为手段,促进师生共发展为目的”的科研思路,切实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优化远程教育资源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远教资源丰富,对于我们这所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露。

我校自2004年建立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站以来,一直重视资源的整理和优化,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拓展了空间,搭建了新型校本教研平台。

⑴分类整理,资源共享。

由远教资源管理人员接收下载远教资源,课题论证组成员进行分类整理。

主要分为“教育理念”、“课件”“课堂实录(视频)”“教学案例”“教研论文”。

再把“课件”“课堂实录(视频)”“教学案例”分学科分年级归类梳理,在网上邻居共享文件。

这样教师们可以在微机室的每一台电脑都可以享受到远程教育资源。

⑵优化整合,拓展时空。

资源仅是在网上邻居共享,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万州区电教馆在课题过程督导中,给我们以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了FTP服务器和万州高梁中心小学网站。

这样将远教资源和英特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将资源由中心校点内共享延伸到五梁、新店、大碑、顺溪、三义五个完小校点,同时也延伸到了每个能进入网络的教师家庭里。

不仅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搭建了共享平台,更拓展了我校校本教研时空。

为学生、家长参与校本教研提供了可能。

2、一课三上四研扎实校本教研

我校抓住远教资源改革课堂教学这一突破口,形成了以课例研究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流程,力求让教师在校本研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基本的流程如下:

(1)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

如我们在解决中低年级语文教师们提出的“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时,选一名正在培养的年轻教师向老师来做了一轮案例研究。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了《画家与牧童》这篇讲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中低年级语文教师一起观看,边看便议论,结合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

远教资源上的课件有书上插图,我们在课件中增加了“抹、拱、批”的书写顺序的直观演示。

形成第一次研究课教案。

(2)同伴互助,不断改进。

由做课的向老师在第一班上研究课,教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