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589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重点布局东北(  )

A.适应了战后全球化和引资需要

B.巩固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

C.有利于尽快建立基础工业体系

D.实现了工业布局合理规划

3.(题点:

“一五”计划的成就)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A.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D.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4.(题点:

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

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了当时(  )

A.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

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题组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成就(1956~1976年)

5.(题点:

周年纪念——1958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

19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B.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

C.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D.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

6.(题点:

“左”倾错误的表现)某一时期,国家文化部召开文化行政会议,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

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

这反映了(  )

A.休闲和娱乐成为人们的常态

B.“文革”时文艺繁荣的状况

C.文化领域出现“大跃进”倾向

D.国人的文化素养大幅提高

7.(题点:

国民经济的调整)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

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

这表明(  )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题组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8.(题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

该表反映出(  )

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

8.9%

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9.(视角:

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这表明当时(  )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B.所有制主体改变

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

10.(题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因素)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11.(题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据有关资料统计: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

此材料表明 (  )

A.改革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

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题组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2.(题点:

对外开放的开展)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  )

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

13.(题点:

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

此口号(  )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C.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14.(题点:

周年纪念——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

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15.(题点:

对外开放的深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称:

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

这反映出中国(  )

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

C.重视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

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

[知识清单]

清单一 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1.国民经济恢复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特点:

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三大改造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和平赎买”是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清单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正确方针

(1)内容

①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评价: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3.“左”倾泛滥

(1)表现:

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

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

没有经济建设经验;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结果:

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4.调整恢复:

1960年冬提出“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5.“文化大革命”浩劫:

国民经济基本瘫痪。

1.“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3.1960年冬天的调整,以农村为起点,核心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清单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探索

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

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

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①内容: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目标:

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⑤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特点:

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承包为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2.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制约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

考点题组答案

1.A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3年推行农业互助组,其主要原因是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原料,故A项正确。

]

2.C [建国初中苏建立同盟国关系,工业重点布局在东北有利于接受苏联的援助,故B项错误;

同理,故C项正确;

重点布局东北的工业布局是不均衡的,故D项错误。

3.A [根据图示,这一时期,重工业产值增长迅速,轻工业获得较快发展,表明1953年开始的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故选A项。

4.C [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所以本题不在于突出天津经济建设地位,故A项错误;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