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48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2.进口(importtrade):

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3.过境贸易(transittrade):

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加工运往他国的贸易活动。

(是指当某种商品从A国经由B国输往C国销售时,对B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这种贸易对B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过境贸易国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

货物不列入过境国家的海关统计)

二、按商品形态区分:

1.有形贸易:

是指贸易双方所进行交易的商品是有形的、看得见的,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也称为货物贸易。

2.无形贸易:

是指非实物形态的商品(即劳务)的输出与输入,也称为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

(如:

货物运输费、保险费、旅游费;

利润利息红利;

驻外机构经费,侨民汇款)

联系:

都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构成部分

区别:

①有形贸易的进出口要经过海关,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

②无形贸易由于其无须经过海关办理手续,所以一般不显示在海关的统计表上,如金融服务、软件设计等。

三、按贸易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区分:

1.直接贸易(directtrade):

贸易商品由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不借助第三方参与。

2.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进行贸易。

3.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

又称中转贸易,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他国出口。

(是指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出口商品,甲乙不直接发生贸易联系,而是有丙分别与甲乙进行交易,对于丙来说就属于转口贸易。

例如:

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

转口贸易国拥有货物所有权。

货物列入转口国家的海关统计)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①转口贸易中,第三国参与贸易过程,起媒介作用;

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参与贸易过程。

②转口贸易中,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是间接贸易;

而过境贸易中,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是直接贸易。

四、按统计标准区分:

1.总贸易(generaltrade)——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2.专门贸易(specialtrade)——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境是否等于关境?

1关境是统一海关法管辖的范围,是征收关税的领域。

国境是一国领土范围。

②关境与国境有时不一致。

在建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等经济特区的情况下,进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特区的商品不征收关税,不属于该国的关境范围之内,此时关境小于国境;

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组成一个共同关境,关境包括了几个缔约国的领土,此时关境大于其成员国的各自国境。

五、按清偿工具区分:

1.现汇结算贸易(CashSettlement)——自由结汇贸易,指以货币(以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主)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2.易货贸易(BarterTrade)——又称换货贸易、对销贸易,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六、按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区分:

1.有证贸易:

在国际买卖中,通过单证等商业文件的交接进行结算支付的一种贸易方式。

2.无证贸易:

即在不使用纸单证的情况下完成询问、订单、托运、投保、报关、结算等业务手续的一种使用现代化通信管理方式的新型贸易。

第三章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基本概况:

1815年,英国颁布《谷物法》,规定小麦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不得进口,目的是通过保护国内农业来加强粮食安全。

实施后,英国谷价高涨,地租猛增,地主贵族成为主要受益者,而工厂企业主却难以压低工资,利润受侵蚀。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于1846年被废除。

新兴资产阶级为何反对《谷物法》?

理由1: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上升→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上涨→工业品竞争力下降

理由2: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对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理由3:

限制谷物进口→外国高关税报复→阻碍本国工业品出口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1.假设aLC<

a*LC和aLW<

a*LW

这说明,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即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

2.假设aLC/aLW<

a*LC/a*LW

这意味着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小于外国。

换而言之,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

本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将其出口到外国以换回葡萄酒。

★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葡萄酒

毛呢

葡萄牙

80

90

英国

120

100

葡英两国间葡萄酒和毛呢的成本比率分别:

80/120=0.6790/100=0.9

可见:

葡萄牙生产酒的机会成本最低,比较优势较大,应分工生产酒,以酒换英的毛呢;

英国生产这两种产品成本都较高,都处于劣势,但两种产品比较,毛呢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应分工生产毛呢,以毛呢换葡的酒。

葡英两国实行专业化国际分工后产量:

[80+90]/80=2.125

[100+120]/100=2.2

葡英两国交换后(交换比例:

1:

1):

2.125-1=1.125

1

2.2-1=1.2

★配置所得:

1.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所得:

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

2.交换所得:

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机会成本衡量:

奶酪的机会成本=减少的葡萄酒产量(△Qw)/增加的奶酪产量(△Qc)

2.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奶酪的相对生产率=奶酪的劳动生产率(Qc/L)/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Qw/L)

3.用相对成本衡量:

奶酪的相对成本=单位奶酪的要素投入量(aLC)/单位葡萄酒的要素投入量(aLW)

★基本思想:

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应本着“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

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会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会给参与国带来贸易收益。

★比较优势论的评价:

1.比较优势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

2.比较优势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

时至今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依然围绕着“比较优势”展开研究。

3.缺陷:

没有分析国际贸易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没有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回避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源。

第四章

★要素禀赋论(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

俄林出版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李嘉图的单一生产要素理论。

由于俄林在著作中采用了其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论点,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H-O模型)。

★两要素经济模型:

1.生产要素禀: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

Ps:

要素数量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产出的差异。

2.要素密集度(针对产品而言):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①说明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②若生产X、Y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为: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③要素密集型产品:

生产某种产品时投入的要素中占有比例最大的要素,该产品就叫做该要素密集型产品。

如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品;

知识密集型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品。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衡量两国的两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不是看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绝对量,而是两者的投入比例。

3.要素丰裕度(又称为要素充裕度)(针对国家而言):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说明:

要素丰裕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与该国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无关。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1.主要假设:

①两国使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2×

2模型)

②商品:

资本或劳动密集;

国家:

资本或劳动丰裕

③各国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技术水平相同)

④自由贸易(没有运输成本、关税等贸易障碍)

⑤无规模经济(规模收益不变)

⑥生产要素可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⑦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⑧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2.H-O理论的分析思路

(1):

H-O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情况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H-O理论的分析思路

(2)

3.主要结论:

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所引起的要素比率、产品价格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各国应该出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密集使用其稀缺资源的商品。

贸易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一、俄林的观点:

要素价格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这是因为:

1.受贸易壁垒和市场的差异,商品的价格水平难以一致;

2.要素在国内部门间转移不是充分便利;

3.产品对要素的需求一般是联合需求,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二、斯托尔珀的观点:

三、萨缪尔逊的观点:

1.在1949年《在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中认为:

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要素均等化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趋势。

2.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

四、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

五、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最终达到均等。

在这个过程中两国充裕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