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文档格式.doc
《教学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活动次数:
4、具体活动时间:
四、“教研沙龙论坛”的活动流程及相关要求
㈠、教研活动流程:
1.梳理问题:
在某一时间段内,由教师个人或学科教研组将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学校“教研沙龙”组,再由教研沙龙组成员集中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择选出其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论坛研讨内容。
2.深入思考,准备材料:
沙龙成员根据所确定的主要研究问题,深入思考,并通过各种途径,如网上搜寻,书中查阅,向专家请教,或求同伴援手等,获得论证自己观点的一切材料。
材料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既可以是案例、课例,也可以是现场展示、实录播放,只要能充分辩明问题,使问题的本质逐渐清晰、明了、深刻就行。
3.以“论坛”的形式,组织专题讨论活动。
4.对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得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并将结论告知全体教师,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去运用。
5.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然后再实践,再深化。
㈡、活动要求:
1.“沙龙教研”,不求严谨古板,但求随和亲近,充分尊重教师意见,注意教研活动的人文性。
所有组内成员均可敞开心扉,尽其所能地听、评、说、思、议、辩,主张言论自由。
2.为了确保论坛质量,所有组内成员,一定要有主人翁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钻研问题选准切入点,提出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多方涉猎,全面收集、整理各种论证材料,以达到对问题“论”有广度,“论”有高度,“论”有深度的实效目的。
3.所有成员在教研论坛中,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通过对话,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要有不惟书不惟人的勇气,敢于评论别人的观点、做法,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与不足,形成真正的研究氛围,追求学术自由、平等。
4.注意“教”与“研”的紧密结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研沙龙”组成员,既是一线教师,又是教学研究者,双重身份。
五、本期“教研沙龙论坛”活动安排
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
1.抓理论学习(定期、自学)。
2.抓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
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教材培训。
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而对于新教材,很多教师还不懂怎么教,这就急需进行教材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4.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
(1)选择课题。
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
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
(2)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
(3)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
(4)课题研究结题。
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5.抓沙龙研讨。
沙龙研讨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
在这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6.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
研讨内容包括:
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
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7.抓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
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
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8.抓总结提炼。
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
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
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
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
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
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学习对自己做出分析,自觉改进教学行为。
这种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的自主反思,强调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
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同伴互助有利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实践之间的落差,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3、专业引领。
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
同时注意“本土化”专家的培养。
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是双边引领、多边引领。
专业引领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一、名词由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
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
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主要特征
主体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下到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
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
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的。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
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
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