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33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docx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

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听证方案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苏州在古典园林科学保护、规范管理、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园林艺术欣赏环境,促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发展,根据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建议,我们拟制了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的综合方案,现提交听证。

一、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情况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王离宫别苑,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时期的辟疆园。

16至18世纪,苏州造园达到全盛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当时有园林200余处。

至今,苏州古城区仍存有古典园林58处,是世界上拥有古典园林最多的城市,可谓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详见附件1)。

苏州古典园林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以其构筑精致、意境深远、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通过建筑与山、水、花、木的完美结合,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反映了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居住文明程度;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同时,园林的铺地、厅堂的陈设、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而且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批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吴江)作为增补名单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虎丘云岩寺塔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申报名单。

为了满足海内外游客研究园林文化、欣赏园林艺术的需要,苏州先后开放了11处保存修复较为完好的古典园林,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统一扎口,各景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苏州园林影响日盛,驰誉海内外,每年接待大量中外游客。

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召开前夕,基于当时文化遗产园林和部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状况,苏州调整了拙政园等9处古典园林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并实行淡旺季差价,这些价格一直执行至今,目前最高的为拙政园旺季70元,最低的为五峰园2元(详见附件2)。

二、2004年以来古典园林保护传承的主要工作

2004年门票价格调整以来,苏州古典园林持续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完善服务配套设施,落实惠民利民举措,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普遍好评。

(一)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游览内容有新增加

完成了拙政园东部“园外苑”、南部住宅部分综合环境改造、杜鹃园、盆景园、荷花园整体改造、游客文化休闲场所改造,留园住宅及“射圃”景点恢复、曲溪楼、鸳鸯厅等古建筑修缮、盆景园改造、东部居民区改造,狮子林历史陈列馆、赏石馆建设,网师园西南角庭院修复,虎丘景区正山门改造、“西溪环翠”、石观音殿、一榭园等景点恢复,耦园、环秀山庄、怡园、五峰园、艺圃住宅综合整治等一大批工程项目,全面推广园林厅堂陈设“三定”工作,使园林的文脉和精髓得到良好的保护。

新(改)建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和苏州园林档案馆。

园林博物馆在风格特色、陈列布局、参观线路、展品选择、文字修辞等方面,巧妙地将园林历史、艺术、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新颖材料和传统园林陈设艺术相结合,完美打造出苏州园林艺术传承的平台,被誉为“开启首部全景式园林文化教科书”。

经过改建的园林档案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业档案馆,馆藏案卷6000余卷,图书、期刊、资料万余册,成为苏州园林文化科普教育的基地。

启动了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项目“苏州园林池塘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项目”,使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古典园林景点的水质恢复到城市景观水的标准,为苏州乃至江南园林的水环境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参照世界遗产有关标准及中国文物保护的法规要求,建成苏州古典园林动态信息监测预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园林保护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游园环境逐步改善,服务质量有新提升

作为2004年门票价格调整的配套措施,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等主要景点均配设了内部讲解员和电子导游设备,免费为散客提供讲解服务,免费提供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游园指南,包含园内全景内容、最佳游览路线、全市景点分布等信息。

园林的丰富内涵通过专业的讲解和精心设计的导游路线得到了充分展现,免费讲解服务成为各园林一大亮点。

以虎丘为例,该景点精心打造讲解员队伍,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了一批形象好、专业技能强、服务意识好的讲解员,通过导游技能、茶道表演、景区历史等专业培训和外形包装,使其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讲解员数量也从原来的4名发展为如今的23名,目前每隔30分钟一班讲解,时间不少于45分钟,优质的讲解服务受到游客由衷的欢迎和称赞,在省、市举办的讲解比赛中多次获奖。

近年来,苏州各园林景点坚持把产品做优、环境做美、文化做深、服务做细、管理做精、个性做特。

在门票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精心组织虎丘花会和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和荷花节、留园“吴歈兰薰”和插花展、狮子林菊花展和时令花展、沧浪亭兰花展等活动,以鲜明个性和良好声誉在海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

广泛开展“创三优·苏园杯”、“群众服务满意窗口”等竞赛,推进门票智能化管理,参与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等活动。

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留园等景点新建和改建停车场7处,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大大缓解了景区多年来停车难的问题。

按照国家A级景区厕所标准新建改建景区内厕所14座。

进一步完善游客中心建设,健全景区导览标识系统。

建成安保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效结合。

此外,园林景点每年完成80~100个基建维修项目,有力推动了景区的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拙政园、留园、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成功晋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0个苏州园林列入国家重点公园,苏州园林先后获得“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旅游精品”、“世界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三)明码标价比较规范,惠民政策有新举措

各景点按照“一票制”的要求统一设计了门票价格公示格式,制作了中英文对照明码标价牌,创造明明白白的消费环境,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

同时,苏州园林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具有全民性和公益性。

近年来,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苏州园林各景点积极关注、及时回应各类社会群体对于游园的不同利益诉求,注重利民惠民,严格执行优惠政策,苏州园林景点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美誉度、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推出园林年卡制度。

2004年在调整门票价格的同时,实行了园林年卡制度,每张卡售价120元,可游园100次,深受广大苏州市民、在苏大学生和暂住居民的欢迎,社会反响良好,持卡人数由2005年度6.8万张猛增到2012年度20余万张,增长了近2倍。

二是落实门票优惠政策。

这些年来,国家、省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特殊对象的门票优惠范围不断扩大,从2004年的4项增加到当前的10余项,苏州各园林景点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据统计,免费入园人次从2005年的73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34.25万人次,增幅83.90%,充分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景点的公益属性。

三是建成开放一批免费景区。

近年来,苏州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一方面大力打造和培育一批特色景区、精品景区和品牌景区,另一方面精心建设和开放一批免费景区。

先后建设开放桐泾公园、广济公园、环古城风光带、石湖景区滨湖区域、虎丘湿地公园、平门段和相门段古城墙等景区(点),免费开放东园约6000平方米“大草坪”,取消“渔庄”门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游憩的空间。

三、当前古典园林保护传承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4年以来的9年时间,苏州古典园林所处的旅游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客数量急剧增加,园林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更是国内外游客出行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据统计,2012年苏州园林主要景点游客接待量达894.74万人次,比2005年上涨52.63%(详见附件3)。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的日最高接待量分别达42000人次、41000人次和19000人次。

与此同时,园林景点之间的客流分布极不均衡。

2012年拙政园、虎丘、狮子林游客接待量分别达281.94万人次、234.28万人次和196.93万人次,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沧浪亭、艺圃、环秀山庄,游客接待量只有14.5万人次、5.5万人次和1万人次,旅游资源过度使用与闲置浪费的矛盾十分突出。

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布局紧凑,长期超负荷使用给部分景点的文物古迹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构成巨大威胁。

近年来,国家文物和园林方面的专家多次关注历史文化名园的承载力问题,特别是2011年10月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家考查组反馈意见中,建议“苏州要把调整门票价格作为加强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的一项措施”。

(二)抢救修复刻不容缓,保护传承任重道远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大多采用砖木结构,尤其在江南地区,充沛的雨水、潮湿的空气,使墙体和木质部件更容易受到风化和侵蚀,加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古典园林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资料显示,1959年统计苏州城区当时存有古典园林91处,1982年统计为69处,2007年统计则为58处,其中有部分处于半废、濒危状态,加快抢救修复刻不容缓。

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必须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进行保护、维修、监测、管理,游客对景区环境和配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景点每年在软硬件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

这些年,随着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价格不断上涨,景点的建设资金支出、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等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按照规划,未来3年将投入20.81亿元用于古典园林的保护修复:

(1)用于古典园林景点内建筑及配套设施的修缮维护1.66亿元;

(2)用于沧浪亭周边地区整治1.3亿元;(3)用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扩建17.85亿元。

由于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与一般的商业性景区可以通过经营娱乐设施、游玩项目、商业网点等途径增加经济收入不同,文化遗产景区不允许开发其它项目;相反,为减少商业氛围,各园林景区管理处逐步撤除景区内经营网点,扩大游览范围,创收渠道进一步压缩。

(三)比价关系不尽合理,优质优价不够显现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

苏州古典园林的稀缺性、典型性、世界性,充分反映出其资源的优质,而现行门票价格9年未做调整,与国内其他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相比处于偏低水平。

据统计,目前国内其他27处世界文化遗产包含的景区(点)中,门票价格(旺季)低于50元的占比22%,50元(含)以上100元以下的占比48%,100元(含)以上的占比30%(详见附件4)。

苏州古典园林绝大多数景点门票价格在50元以下,最高的也仅为70元。

与此同时,目前部分景点嘈杂、拥挤的游览环境给园林的自然度、美感度、灵感度带来不同程度地下降,很难让游客静下心来领略园林的艺术魅力,古典园林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四、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及门票价格调整的综合方案

保护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