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832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策略文档格式.doc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途径,首先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使课内外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不再壁垒森严,活化了语文课内学习。

  访谈教师1:

  “我选择了挖掘教材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途径。

学生既学习了课文的知识,又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原来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有51%,现在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有82%。

原来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有50%,现在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有70%。

原来愿意当众表演或者发言的学生有35%,现在达到了90%以上。

  访谈教师2:

  “我教学了《人有亡夫者》一课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5%的学生认为这样理解寓意对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很大帮助,90%的学生对课堂中创设情景的这样方式表示喜欢,75%左右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寓意描述出来。

  访谈学生3:

《买小狗的小孩》一课教学后,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对问卷第一题学生的反馈情况,选取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问卷回答。

  问卷:

1.你认为老师在课前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吗?

为什么?

  

 

2.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回答1:

“我认为有帮助。

俗话说得好“不入汪洋海,难得夜明珠”。

我认为这样做有下列优点:

①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我明白了对待残疾人不仅要给予帮助、关心、爱护,更应用心去理解他们。

②锻炼了我们与陌生人交流的勇气。

③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回答2:

“我觉得有帮助。

如果你扮做一个残疾人,就会遇到和一个正常人遇到的不一样的待遇,使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残疾人很不容易,因此,你才会用心去体会课文了。

  回答3:

我不是怕老师不高兴才说有帮助的,我真的觉得有帮助。

但这种感觉我也说不清楚,希望老师相信我。

  

(二)途径之二,语文活动课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途径,在紧扣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写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模拟的或现实的写作活动情境,展开不同于一般习作课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适合一至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活动课。

通过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促使学生形成语言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大大延展了语文课内学习。

  (三)途径之三,专题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一至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生活需要的专题型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确定选题——写开题报告——制定实施计划——搜集资料——社会调查——运用资料撰写报告——集中汇报”这样一个参与社会、家庭、学校语文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语文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形成语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交往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四)途径之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途径,带领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更加广阔的、自主的学习天地里,围绕学习的主题展开探究活动,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加工整理,在这样的时空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课、、网络环境下的习作课、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课的模式进行构建,促使课堂结构与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五)途径之五,语文环境建设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途径,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内容的确定、作品的展示、活动的开展、评价的操作均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体现了环境为人服务,让环境成为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乐园。

  (六)途径之六,在现实场景中,语文实践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我们把课堂搬进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有利场所。

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活动课堂”的实践,引导学生练习在现实场景中利用社会丰富的图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活动课堂”以学科为依托,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学生提出相关的愿意探讨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这样学生走进图书馆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会去盲目地看一些书。

在学习中学会围绕问题开展阅读、查阅资料、搜集处理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兴趣激发策略

  教师在语文课内外教学中,自觉地与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确定,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同时,语文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仍从学生喜爱的内容出发,把其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唤起学生心中对生活的亲切感、好奇感。

  例如:

教师教学《小虾》一课,通过教学,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爱小虾、喂小虾后,立即将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你为小动物做了什么?

”在组内交流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不同层次的交流。

说到为小动物搭窝、喂食、洗澡、做鞋,为小动物找伙伴时,学生的的情绪十分高涨,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来,学生的讨论还意犹未尽。

  又如:

自走进图书馆以来,很多同学对读书有了兴趣,养成了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孩子们把家里的书拿到班上大家互相借阅,资源共享。

他们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回到课堂上展示出来,形成课上课下两相沟通,各学科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另外,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也改变了。

以前班里大多数学生传阅的是漫画、卡通画、连环画、笑话这类的书籍,渐渐的,这些书被那些童话故事、科普书籍所代替。

  

(二)任务驱动策略

  

(1)带着问题进行搜集资料

学生根据研究命题,从多种渠道搜集解决命题所需的各种信息,如:

上网、去图书馆查阅、向周围人查询等。

将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出能解决问题的条目,进行分析概括。

如:

围绕鲁肃特点进行的讨论,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资料准备。

学生或是上网、或是看《三国》、《三国志》、或是请教家长,从不同渠道得到了关于鲁肃的资料,上课时,围绕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运用手中资料进行探讨交流。

  

(2)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给学生若干个主题或确定一个调查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结成小组并确定调查方向。

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出调查计划;

并按照计划实施调查,注意收集整理调查中的各种资料;

调查结束后,小组成员汇总资料,筛选出能体现调查成果的、有助于形成结论的信息;

撰写出调查报告或总结。

这种方法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并能使不同层次、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所长的机会。

在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不断的调整、修改,锻炼了全面的能力。

  (3)带着问题进行生活体验 

  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他们要与人交往、要感受现实、要加强自身体验,从而思索对问题的认识,积累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

“以残疾人身份体验生活”为题,学生开展社会体验活动一次,共有48名学生参与,完成活动感受48篇,参与率达到100%,其中,共有15篇文章写得很感人、真实。

进行“幸福是什么”的社会调查,对240名社会成员进行调查了解,48名参与学生填写48份调查表,参与率100%。

以“变化”为题的社会调查,共完成调查报告12份,100%学生参与。

又如:

原来不知道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去写倡议书,加强了环保意识,真正认识到并做到我是环保小主人,把环保工作与自己的责任紧密结合。

  (三)情境创设策略

  这是指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学生的兴趣、认知、学习的实际出发,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地设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联系自身感悟及生活体验,并能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教学氛围及其环境。

  

(1)网络情境的创设

  教师利用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情境。

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的目标,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根据自我学习的需要,在自主的时空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对问题做深入地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发挥其创造性,获得集体的学习成果。

网络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

  

(2)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存疑、探究、创造的过程。

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经历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过程。

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体验、操作等活动过程,学会理解,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主体性得到全面提高。

  (3)自主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不同的思维特点,做出自我选择,并进行自我探究、自我评价。

  (四)活动发展策略

  

(1)开展观察活动

  开展观察活动是让学生选定一个观察目标,对其特征进行一定周期的观察,记录下观察所得,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结论。

本学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养育的小动物等事物,记录下小苗长高的厘米数,颜色的细微变化,质地的逐步转变,事物的自然发展,使学生获得了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对自然、社会有了切身的感受。

  

(2)开展游戏活动

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设置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在活动中既获得知识,又将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地运用。

教师执教的《江河湖海起波浪》一课,教师以访问三点水的家乡为游戏活动的线索,带领学生认识祖国的江河湖海池。

其中,除了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人文关怀的情感逐渐地培养起来,同时利用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野,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活动中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3)开展情境体验活动

  比如,教师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首先,老师采取了课前进行“幸福是什么”的社会调查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活动中,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每一次得到的答案,对学生都是一次帮助。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调查结果再来上课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去探寻课文中的幸福和自己调查中的幸福有什么不同,其学习的动力就不一样了。

然后,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使学生置身于积极的思维氛围中,不断将课文同生活实际相比较,促使学生对生活、对课文进行双向的思考、理解,从而真正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最后,学生的思路从课文回到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的理解为自己选定未来的幸福之路,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每个人都会认真地想一想,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思考,既是对课文的再次理解,同样能引领学生走上一条健康积极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