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点速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点速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点速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2.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4大类。
(1)货币危机。
(2)银行危机。
(3)外债危机。
(4)系统性金融危机。
三、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构成
经济结构一般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投资结构等。
在经济结构中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影响比较突出的是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结构。
2.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间接影响:
经济结构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
(2)直接影响:
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主要表现是:
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各国的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并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
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行业经济发展分析
一、我国的行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8月制定公布了新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我国行业分类如下: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国际组织。
二、行业分析基本内容
1.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根据行业的市场结构可以把行业划分为完全竞争的行业、垄断竞争的行业、寡头垄断的行业和完全垄断的行业4个市场结构类型。
2.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1)增长型行业。
如生物技术、物联网、4D技术等新生的成长型行业
(2)周期型行业。
如耐用品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均属于典型的周期型行业。
(3)防守型行业。
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属于防守型行业。
3.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般说来,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在不同时期,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4.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1)技术进步
(2)政府政策
(3)行业组织创新
(4)社会变化
(5)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及开发利用条件等都将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人口与劳动力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会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区域人口的素质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科学技术条件
技术是构成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条件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4.区域基础设施
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分析应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种类、规模、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进行分析。
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
三、区域发展分析
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分析判断的标准。
第2章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
一、货币本质与职能
1.货币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②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
①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②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4)支付手段。
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制度发达程度,汇率,公众的预期和偏好等。
另外,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都会影响货币需求。
2.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
(2)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3)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被称为广义货币;
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
3.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
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派生存款的规模还取决于货币乘数。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②现金漏损率(c)。
③超额准备金率(e)。
④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动型和结构型4种。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和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及金融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这3大方面。
(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有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2大对策。
此外,也可以通过紧缩的收入政策、积极的供给政策以及货币改革等措施。
2.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1)对通货紧缩含义的认识
①单要素说:
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
②双要素说:
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③三要素说:
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
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2)通货紧缩的原因、
①货币供给减少。
②有效需求不足。
③供需结构不合理。
④国际市场的冲击。
(3)通货紧缩的影响
①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
②减少消费需求。
③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
(4)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第一,扩大有效需求。
第二,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三,引导公众预期。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4大目标。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1)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
通常被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
(2)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3)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标准
①可观测性。
②可控性。
③相关性。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法宝”。
1.法定存款准备金
(1)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含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2)存款准备金的分类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3)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防止商业银行盲目发放贷款,保证其清偿能力,保护客户存款的安全,以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4)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
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2.再贴现
(1)再贴现的含义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行为。
(2)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
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