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68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

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

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7.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因而是不科学的。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8.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即认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觉的产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其他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它包括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要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8、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产生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

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②现实依据:

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