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docx
《瓶装水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瓶装水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瓶装水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
瓶装水、桶装水的安全隐患与生俱来
公共、家庭和户外实施直饮水回归"流水不腐"
公共、家庭和户外实施直饮水回归"流水不腐"
以上海最新自来水价格加一套2000元左右的家用净水器及每两年更换一次滤芯的成本计算,瓶装水的价格是直饮水的100倍至1000倍,桶装水是直饮水的25倍至100倍!
而来自稀缺水源地的优质矿泉水更是比自来水的加工成本高出数百上千倍,所谓水贵如油,旷若隔世。
可是,这些被华丽塑料瓶和诱人广告语包装了的水,真的纯净、安全了吗?
2008年"康师傅"爆出"水源门",所谓优质水源不过是自来水!
而上海饮料协会刘玉兰更是爆料说,在自然水源中添加矿化液已是业内的潜规则。
"水源门"前后各省对瓶装水的抽样调查显示,合格率也就75%-85%。
看来瓶子、品牌、明星代言也并非优质的象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隔一年,当年炮轰纯净水的农夫山泉又被曝光其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瓶装水作为市政自来水的补充,更新人们的健康饮水观念,给工作生活出行带来方便,具有积极作用。
但毫无疑问,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当人们因水源地污染、管道二次污染等原因,将喝水这样基本的生存需求寄托在包装水,用桶装水、瓶装水替代管道自来水,使之成为喝水的基本方式时,桶装水、瓶装水与生俱来的安全隐患,就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瓶装水和瓶装饮料
1、消毒是一把双刃剑
使用任何一种消毒剂,都是一把双刃剑:
控制水体中的菌落数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毒副产物,毫无疑问,这些毒副产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大部分是致突变、致癌物。
臭氧杀菌,作为目前纯净水和矿泉水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毒副产物溴酸盐,短期内虽不会对饮用者造成伤害,长期饮用,日积月累,人体必然不断积累这种物质。
研究部门的实验数据已经证明溴酸盐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突变和DNA损伤,是致突变、致癌、致畸变物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技师岳银玲等人,曾在2006年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含量,并对北京超市中瓶装矿泉水溴酸盐含量进行了随即抽样调查。
其论文公布在了《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
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样品溴酸盐检出浓度在0.89~48.2μg/L之间,其中有2种瓶装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最高允许浓度。
其中一品牌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规定最大容许浓度的5倍。
2、塑料瓶子中的隐形杀手
首先是塑料瓶材质可以释放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双酚A(BPA),这些潜在致癌物,热能会释放出塑胶里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中,放在车里的瓶装水已经被公认为是造成澳洲女性乳腺癌的隐形杀手。
有许多消费者不在意已经在日光中暴晒的瓶装水或饮料,甚至将用过的塑料瓶反复装水喝,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中毒。
自今年5月23日,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被台湾彰化地检署带走至今,台湾岛内塑化剂风波食品界多米诺骨牌效应。
《南方周末》在"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的头版报道中指出:
我国是世界上DEHP头号生产、使用大国,年产量超过超过了30万吨,是一个几乎泛滥成灾的化学品。
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历曙光教授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检测出DEHP和DBP,而食用油中的塑化剂,主要源自塑料容器。
《南方周末》还指出,由于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将塑化剂列入食用油检验的理化指标中,而且也没有对塑化剂的含量作出规定和要求,这只是塑化剂污染的"冰山一角"。
笔者查遍《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1995》和《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1998》,证明《南方周末》所言属实。
另一个威胁来自锑。
锑是塑料水瓶生产过程中的触媒催化物。
德国科学家在调查全球一百多个知名的包装饮用水品牌时发现这些水放置的越久,水中锑含量就越高,每半年增加一倍。
曾有研究显示,锑可以导致肺癌。
(引自《谁在忽悠我们喝瓶装水》)
塑料奶瓶因为双酚A,在舆论的追问下下架了,你为什么还在喝用塑料包装的水呢?
3、饮料中的添加剂
首先,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多半要加白砂糖。
一些人热衷于无糖饮料,但研究发现,其中通常含有的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会过度刺激或干扰神经末梢,增加肌肉紧张,而引发偏头疼。
其次,保质期在12个月的,基本上应添加防腐剂,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麻烦。
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认为它不宜用于儿童食品中,日本也对它的使用做出了严格限制。
即使是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之一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过量摄入也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为了不断产生新的营销热点,保持利润的增长,在饮料中添加东西、调口味、调颜色,什么运动饮料、茶饮料、果粒饮料等等,所谓创新,所谓满足消费者需求,甚至创造需求。
按照当今食品监管的制度体系、安全的形势,我们是否该给那些追寻时尚的人们提个醒?
进入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光,饮料添加剂问题终于发酵,合法的起云剂可使液体食品中不互溶的成分互相乳化,维持液体的安定性,调整液体的密度,使液体中的溶质均匀悬浮分散。
而近期发生在台湾的饮料安全问题是起云剂采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与先前揭发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台湾卫生研究院召开记者发布会,向公众解释说明塑化剂DEHP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该研究院院长伍焜玉表示,塑化剂主要影响内分泌及生殖器官,根据国外文献以及风险评估,如果长期每天喝1瓶含有塑化剂的饮料,导致生殖器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3至4倍,幼儿的风险更高达10倍。
台湾环境署将之仅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遭到舆论的一片指责。
据报道,近年来美国部分地方政府已经规定,财政资金不允许用于含糖饮料的采购,这些饮料已经成为肥胖症等疾病的罪魁,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从控制含糖饮料消费开始。
二、桶装水与饮水机
1、二次污染
桶装水+饮水机=喝健康?
一份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上海市桶装饮用水质量评述》揭露了城市桶装水存在的诸多隐患,细菌超标是其中最为触目惊心的一项,桶装水虽合格但在与饮水机结合使用后,其冰水和常温水水龙头出水的细菌总数均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细菌总数高达4600个/毫升!
究其原因,桶装水一旦开封暴露于空气,就会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用掉多少水,就会有多少空气补进来,桶装水不含有任何杀菌抑菌成分,饮水机又不易消毒,于是形成了细菌温床。
这是桶装水与饮水机使用中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注意观察我们阳台上的晾衣架,细细的塑料线上没到一个星期就能用白布抹出一道黑来,往往还是油腻腻的,这是来自空气污染的见证。
最近几年,大城市里面的灰霾现象频繁发生,公众非常关注的是,灰霾天气和城市公布的污染指数为何往往不是很一致?
环保部官员张力军说,现在的空气污染指数是10多年前制定的,当时只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指标,而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PM2.5这种细颗粒和臭氧等指标没有包含在内,这就导致了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优良状况不等于老百姓感觉到的蓝天白云。
中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并没有对PM2.5进行监控。
即使世界各国发现PM2.5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纷纷更新各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严格监控PM2.5浓度之时,国内许多地方政府仍坚称监测PM10更"符合国情",对于PM2.5则以世卫组织"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律己--于是人们依然每日活在"被达标"的"质量优良空气"当中。
据《南方周末》绿色版报道,PM2.5的空气颗粒指标多年来始终不能落实,原因就在于此。
由此可见,桶装水被空气污染,不仅仅会积累微生物,空气中有什么样的污染物,比如汽车尾气中的重金属、香烟中的尼古丁,当然还有PM2.5所代表的污染物,越纯净的水将溶解越多的污染物,俗话说"佼佼者易污",就是这个道理。
而塑料桶的循环使用又暴露出"交叉污染"弊端,加上一些桶装水作坊不规范、不卫生的操作,不但没能达到桶清洁的目的还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人为污染。
2、桶装水的八大缺陷:
1、水桶瓶口小,桶身大,不易清洗。
如果清洗不干净或消毒不彻底,水桶内壁上就会残留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储水过程中会对饮用水产生二次污染;
2、水桶反复循环使用,健康人群在使用,患病人群也在使用,极易产生交叉污染;
3、桶装水排出水后产生的负压要靠未经消毒处理的空气来补充(即饮水机在放水时,水桶内有气泡升起),造成桶装水二次污染,还会在饮水机内形成一层滑腻的菌膜;如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易发生藻类繁殖。
4、桶装水生产工艺简单,极易假冒,人们无法识别地下黑厂生产的假冒水;
5、桶装水18.9升容量大,饮用周期过长,不能保证水质的新鲜;
6、由于桶口、桶盖口径规格不一而可能会造成密封不严,导致桶装水细菌超标;
7、桶装水体积、重量大,搬动不便,弱力人群不能及时更换;
8、旧料桶(黑桶)的大量使用,使桶装水的品质得不到保障。
9、饮水机中不锈钢加热内胆,基本出自浙江慈溪,其中有不少家庭作坊,采用的材料,是所谓的不锈铁皮,富含重金属(见南方周末报道)。
三、产业链管理漏洞堵不尽
不可否认,纯净水、矿泉水等的质量标准实施已久,经过10多年的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品牌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一些不具备品质把控的小企业大量被淘汰出局,在一、二线市场是看不到杂牌桶装水、瓶装水、饮料的。
但是,桶装水、瓶装水及饮料生产、储运等产业过程与生俱来的安全隐患,并未能因此而消失,任何一个管理的松懈或疏漏,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况且,为了营销,寻找所谓的市场热点,厂家们可谓机关算尽、擦边球眼花缭乱。
喝水喝饮料这种事,只要不是立马让人倒下,地方监管部门对为地方GDP作出重大贡献的厂商,不倍加呵护还能怎样?
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农村市场,可以说是杂牌军的根据地,笔者在极端贫困的干旱缺水、山区小村,几乎所有的村头小店都有用甜味剂、色素等配置的各种饮料,用再生塑料制成的各种玩具容器。
它们在太阳的暴晒下慢慢地出售。
著名品牌的瓶装水虽然也有出售,毕竟没有价格优势,而那些杂牌瓶装水,其中灌的是什么水,神仙都不知道。
令人扼腕的事实是,这些垃圾食品恰好是当地儿童的最爱。
四、公共场所、家庭和户外实施直饮水方案,回归"流水不腐"
随着水源地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市政供水水质无法满足人们要求,桶装水、瓶装水的便捷使人们渐渐地将"流水不腐"的道理给遗忘了。
在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召开的第十九届世界水日"水杯绿色随行,饮水低碳环保"倡议大会上,提出来"直饮水引入公共会议""绿色校园直饮水""公共场所直饮水"等世博城市饮水理念。
公共卫生专家白雪涛、郭常义以及净水行业专家顾久传先生在倡议大会上向社会各界介绍了公共场所、家庭和户外直饮水方案,立升企业、开能环保则介绍了不少在学校、医院、运动场馆、世博会展馆等公共直饮水产品的应用案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直饮水系统会在全球范围得到普及,逐步取代瓶装水和桶装水,为社会大众提供真正安全卫生且环保、廉价的饮用水。
一些人误以为打开即饮的瓶装水就叫"直饮水",其实不然。
所谓直饮水,首先是针对现代生活而言的,不是那种处于原始状态、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山泉、自涌泉水、江河水,它们当然可以直接饮用;其次是针对经过专用净化设备净化后可以直接饮用,而不是净化以后在经过包装储运的状况,这就排除了瓶装水、桶装水、饮料等。
在城市或人口集中的区域,首先要考虑市政供水管线连接到公共场所,在这里建立终端净化设备,以便人们可以直接饮用冷热水,比如学校、商场、公园、会场、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
有些人主张市政供水实施分质供水,直接满足饮用要求,这就需要循环管道,定期清洗管道,运营成本十分高昂,终端水质不易控制。
第二,家庭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全屋净水或者全厨净水,餐饮店则应该采用全厨净水。
第三,人们出行,可以随身携带水杯,必要时在公共直饮水设备上取水喝。
野外旅行、考察等,在随身携带水杯的同时,可以随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