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可二黍许。
(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或在府而异。
3.(2分)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
4.(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书喜爱的智者化身。
B.“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C.收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写出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明白晓畅、晶莹明丽的哲理短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二、综合性学习(共1题;
共5分)
5.(5分)综合性学习。
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
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
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________黑白相间的图形。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优势二: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三、默写(共1题;
6.(8分)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2)荷笠带斜阳,________。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不应有恨,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
(8)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四、语言表达(共1题;
共14分)
7.(14分)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
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
(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
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
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
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
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________;
美在其________,________……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
(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
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五、诗歌鉴赏(共1题;
共10分)
8.(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
拟声词,摇橹声。
(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
渔翁夜宿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
(2)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六、文言文阅读(共3题;
共52分)
9.(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提问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
庄王曰:
“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樊姬曰:
“贤相为谁?
”王曰:
“为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
王问其故。
曰:
“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
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
知而不进,是不忠也;
不知,是不智也。
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
“如樊姬之言。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
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
②晏:
晚。
③巾栉:
泛指盥洗用具。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日之晏也当求之于上流
B.樊姬掩口而笑面山而居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计日以还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水尤清冽(格外)
B.未尝进一贤(推荐)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孙叔敖相楚(宰相)小大之狱(案件)
D.庄王卒以霸(最终)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0.(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
“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
“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
“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
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
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字。
①亦非将军敌
②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2)下列各组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虽善用兵
虽千里不敢易也
B.绣以精兵追退军
徒以有先生也
C.此易知耳
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D.绣乃服
乃丹书帛曰
(3)翻译画线句子。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4)结合选文说说贾诩是个怎样的人?
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找出(乙)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