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修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6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修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6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修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6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②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
③围湖(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
(3)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
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3.保护湿地
(1)湿地的破坏:
基础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不注重保护湿地。
(2)危害:
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湿地保护的措施:
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填空
(1)湿地具有________、调蓄水量、________、释放氧气、________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________,乃至消失;
大量________和河流的________,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3)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________,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
【提示】
(1)调节气候 净化水体 美化环境
(2)剧减 引水灌溉 截流改向
(3)现状维持 恢复和重建
教材整理2 生物多样性保护
阅读教材P66~P68,完成下列问题。
1.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地球物种:
生物学家估计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表现
狩猎、采集、污染、生态破坏
影响
加速了物种灭绝
灭绝种类
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
正误判断:
(1)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 )
(2)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3)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4)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者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持乐观态度。
【提示】
(1)×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往往会增加物种灭绝的速度。
(2)×
物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3)√ 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4)×
人类新发现的物种并不代表新生成的新物种。
现在世界上每年灭绝的物种数量远超过新生成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在减少,形势很严峻。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湿地的生态效益、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北大荒”主要是指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它以沼泽湿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涝灾害增加,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下令停止了“北大荒”的开发,并对不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湿地。
探讨:
湿地为什么号称“地球之肾”?
【提示】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东北三江平原成为世界上最大湿地之一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夏秋季多雨;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4)地下有多年冻土层。
国家为什么下令停止了“北大荒”的开发?
【提示】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所剩较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旱涝灾害增加,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功能。
1.湿地的作用
美称
作用
资源的宝库
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和菱角等农副产品
生命的摇篮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地球之肾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鸟类的乐园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如下: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退耕还湖、还湿地。
(4)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5)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1.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
(1)~(3)题。
(1)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2)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
(3)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乙湖水质变差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③④
【解析】 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第
(1)题,洞庭湖萎缩直接造成对长江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第
(2)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第(3)题,引水入湖,可以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
【答案】
(1)D
(2)A (3)C
生物多样性保护
1870年,在美国开巴高原467km2的土地范围内,生活着4000多头鹿,同时有少量美洲狮和狼在此活动。
人们为了繁殖更多的鹿,便开始捕杀狮子和狼,到1924年,这两种肉食动物几乎绝迹,鹿群迅速繁殖到10万头。
可是经过两个年头,鹿群减少到6万头,到1939年只剩下1万头。
1924年鹿群迅速繁殖、数量大增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狼和狮子被大量捕杀,鹿群失去天敌。
狮子和狼绝迹以后,鹿群数量又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鹿群数量太多,破坏了草场,因饥饿而死。
人类的哪些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提示】 早期的狩猎和采集,现今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态价值:
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
(2)经济价值:
提供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
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3)社会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2.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原因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全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现今人类活动
滥垦、滥伐、滥牧等使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而且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形势严峻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外来物种入侵,使原生物种受到威胁
工业、城市和交通的发展,也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2.读右图,完成
(1)~
(2)题。
(1)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右图不相符的是( )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一旦捕捞量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2)洞庭湖区实行“冬季休渔”的目的是( )
A.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为实现本区渔业可持续发展
C.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护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解析】 第
(1)题,当捕捞量超过Y点时,渔业产量开始下降。
第
(2)题,实行“冬季休渔”主要是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D
(2)B
洞庭湖形态的变化示意图
洞庭湖的面积有何变化?
【提示】 洞庭湖的面积1958年比1825年缩小了许多。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洞庭湖面积的缩小主要是中上游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淤积和沿湖地区的围湖造田。
洞庭湖面积的缩小,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 洞庭湖面积的减小,使洞庭湖对周围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
蓄水量的减少,使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水域面积的减少,危及生物的生存环境,使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洞庭湖北有分泄长江水流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东、南、西三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直接注入洞庭湖形成不对称的向心水系,由此看出洞庭湖调蓄洪水的能力巨大。
2.洞庭湖的面积1958年比1825年缩小了很多,使得洞庭湖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减弱。
3.缩小的原因与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和围湖造田有关。
3.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双选)( )
A.湖区降水量减少B.围湖造田
C.泥沙淤积D.气候干旱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