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7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doc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

”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

”是这个吗?

“他用力喊:

”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

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

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

(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

(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

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做法。

【幼儿心理学资料】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1.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有人认为0~2岁时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别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某个时期,儿童在某一方面发展的效果就会查些。

2.转折期与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也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

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出现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你,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

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

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有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

【案例三】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案】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性格。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

问题就能够解决。

【案例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幼儿教师花大力气叫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

请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

(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幼儿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所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等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

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案例五】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

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案】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六】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许人家的东西动他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特征。

(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题通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时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