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69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docx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宝

1、 桥足半釿布:

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

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

“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

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

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

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

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

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三孔布:

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

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

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

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

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 284-前 279),燕

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

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

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

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 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

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

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

“““

““

赵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

“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

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

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

““

5齐六字刀:

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

“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

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

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

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

又称“环钱”,战国时

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

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

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

通于三晋地区。

 

8壮泉四十:

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

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

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

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

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

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国宝金匮直万:

新莽时铸钱。

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

“国宝金匮”; 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

传世仅两枚。

 

10大泉五千:

三国吴钱,史志无载。

近年曾有

出土。

 

11太夏真兴:

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

475)铸钱。

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

形制

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景和:

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

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

唐钱。

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

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

梁钱。

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

(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

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

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

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天成元宝:

五代后唐钱。

天成年间(926-930)

铸。

 

17永平元宝:

前蜀钱。

永平年间(911-915)铸,

存世极罕。

 

18天德重宝:

闽钱。

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

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天策府宝:

楚钱。

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

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

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

钱。

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

铜钱又有

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

楚马殷所铸大钱。

有铜、

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

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

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

后蜀钱。

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

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

后蜀钱。

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

存世极罕。

 

23保大元宝(背天):

南唐钱。

李璟保大年间

(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

少。

24永通泉货:

南唐钱。

显德五年(958),李璟铸

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

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 大齐通宝:

南唐钱。

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

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

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

一说为

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 建炎元宝: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 1127 年)铸。

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

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 至宁元宝:

P 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 1213)铸造。

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

楷书相似。

珍罕无定价。

 

28 大宋通宝(当拾):

南宋大钱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

52MM. 厚:

3MM

 

29 贞佑通宝、元宝:

铸期:

宣宗贞佑年间(1213-

1216 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

元宝小

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

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

临安府行用铜质

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

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

右年间(1241—1252 年)所铸。

临安府,今

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

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临安府。

临安府行

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

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

““

“准伍佰文省”三等。

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

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

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

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

佰文省”长 6.2 厘米、宽 1.9 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 7.3

厘米、宽 2.3 厘米,大型的长 7.9 厘米、宽 2.7 厘米;面文均为

“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

“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31 大朝通宝: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

(公元 1227 年)铸。

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

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存世极少,铜

质更罕见。

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 乾亨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政权乾

亨元年(公元 917)铸造。

一般制作不精,文字

内多流铜,极少见。

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 天显通宝:

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

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

径 2.38 厘米,重 2.7 克。

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

太宗天显年间(947-950 年)铸,仅发现 1 枚孤品,

该钱已流入日本。

34 中统元宝: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

1260-1264 年)铸行。

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

背可见星纹,平钱。

 

35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

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

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

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

孤品,古钱之大珍。

铁钱存世也已

屈指可数,价格颇高。

此外“永安五

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

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

铁钱存世量也

已不多,能得善价。

 

36 应历通宝:

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

(公元 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

现存世仅有数枚。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辽代应历通宝,直径 23.5mm,位列古泉五

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 大元国宝:

元朝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

1308~1311 年)铸造。

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

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

另有铅钱孤品,

系雕母。

38 建国通宝:

北宋 宋徽宗 赵佶有 建中靖国 年号,但建国

通宝仅有篆书,楷书 小平 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

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

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 400 银元购得。

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

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

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

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

“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

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

因此建国通宝

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 10 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

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

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

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 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代范

子和墓时,曾经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铜质厌白,属于

夹锡钱一类,实属仅见。

 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所藏名珍篆

书体建国通宝。

根据实物考证篆书体建国通宝的版别有三种,

均属试铸。

 

39 保宁通宝: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

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

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

穿、背月纹等区别。

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

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

风。

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

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 至正之宝:

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 1341-1368)铸造.均

““

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

钱体厚重,制作精良。

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

面文“至正

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

背穿上“吉”系记

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

银钞解。

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

“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

种。

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

“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 8 厘米,重 120 克左右,系有史以来

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

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

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

这类

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41 圣宋通宝:

直径 2.4 厘米,穿 0.65 厘米,厚 0.1 厘米。

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

当是一枚真品古钱。

圣宋通宝”行书旋读,

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

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 0.1 厘米的圆形深

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 年)铸圣宋通

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

年)乃止。

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 8 个月,世间

所见甚少。

42 贞观宝钱(西夏文):

西夏崇庆贞观年间

(公元 1101~1113 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 2.5CM。

形较大。

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43 天启通宝:

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

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

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

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

背星钱,还有钱径达 2.9 厘米,大如折二钱的

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 2.3-2.4 厘米的小钱。

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

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

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

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

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

三个造币中心,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