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教材中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些知识不需要我们告诉学生,他们只要联系例题学习的体会完全能够自己得出,教学只要引一引就可以了。
这些知识也不需要机械记忆,学生自己得出的知识能够记住,并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联系数轴上的数初步体会数序也可以分三步进行。
首先仔细观察数轴上“0”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什么样的数,联系“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体会这样分布的合理性。
然后仔细研究正数1、2、3……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左往右,-1、-2、-3……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右往左,也要联系实际体会这样排列的合理性。
最后是观察数轴上的数,回答“-2接近0还是接近2”这个问题,并简单解释其理由。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材在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及数轴上的正负数。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第2~4页例1、例2。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1、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2、利用学生容易理解和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理解用正、负数表示的科学性;
3、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能利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4、在大量生活相关的实例中学习正、负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结合数学史料和课件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情感渗透。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及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游戏互动,在两局游戏中,每局你输几次,赢几次?
2、把你每局输赢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填在表格中,要做到正确、简明,还要让人一看就明白你表示的意思。
3、有序反馈学生独特的的记录情况。
学生1:
用文字表示;
学生2:
用箭头表示;
学生3:
用图像表示;
学生4、用正负数表示;
……
通过分析比较知道: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简单明了。
4、初步了解正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
-3,+2,+4,-1,这些数怎么读?
学生:
读加号,减号。
学生:
负二,正一,负一。
(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3,+2,+4,-1,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表示赢的次数,用-2表示输的次数,输的次数和赢的次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我们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这里用正数表示赢的次数,负数表示输的次数。
5、判断:
-120、+6、-1.5、30、0是正数还是负数。
(正数前的正号可以省略,正号前面的正号不写,这些数你熟悉吗?
负号前的负号可以省略吗?
)
0是正数还是负数?
(学生有争议,先写在正负数的中间,等会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6、想不想知道古代的人怎样表示正、负数的?
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
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
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
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
”
二、借助实例,建立概念
(一)正负数的意义。
1、收入和支出,增加和减少都是什么样的数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这些相反意义的数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下面的数量是不是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1)正确书写表中数据
a、六
(1)班本学期转走学生2人,转进学生3人;
b、金龙鱼5L第二代食用调和油,七月份价格上调5.5元,十一月份下调7.5元。
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2)(同学们认识正负数了吗?
3、谈话揭示课题。
(你在那些地方见到过正、负数,看来正、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中负数)
板书课题:
生活中的负数
(二)、生活中的正、负数。
1、认识温度计。
(1)教师:
温度计要有刻度,中间有一个水银柱,水银柱上升到什么刻度,温度就是几摄氏度。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
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他把沸点定为一XX,冰点定为零度
每格代表多少?
表示2℃。
(2)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34℃,18℃。
34℃和18℃比较那个温度高?
这两个温度分别可以表示那个季节的温度?
34℃比18℃温度高34℃可以表示夏季的温度,18℃可以表示春季和秋季的温度。
(3)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10℃,0℃。
-10℃和0℃比较那个温度高?
这两个温度可以代表现在那个城市的气温?
(4)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6℃,20℃。
-6℃和20℃比较那个温度高一些?
(5)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20℃,-15℃。
20℃和-15℃比较那个温度高?
2、温度计温度位置。
(1)通过温度计上温度的读数和温度的比较:
零度以上的温度用什么数表示?
零度以下的温度用什么数表示?
小结:
零度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度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0是什么数?
学生回答
在温度计量中,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学以致用。
课件展示三个城市天气预报。
你能用正负数预报天气吗?
把课件中的天气预报改成正负数来表示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北京-3℃到3℃,哈尔滨-10到-6度,台北22到24度。
现在的台北平均温度大约在23度,还处于秋季。
我国还有一个地方气候是特别,素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吐鲁番盆地炎热的气候特点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山间盆地中,空气难于流通。
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150,最低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三)、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
海拔的意义,我国把青岛的黄海海平面作为标准。
1、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千米,记作:
8844米。
3、世界上海拔最底的国家马尔代夫,平均海拔1米,记作:
1米
4、世界最低海拔是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死海,死海海平面低于海平面平均400米,记作-400。
(四)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
1、小组讨论:
(1)、计量温度时,零度以上用什么数表示?
零度以下用什么数表示?
(2)、海拔高度中,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3)、从计量温度和海拔高度,你能比较正数、负数和零的大小关系吗?
(4)、0是正数还是负数?
2、、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谁还能再说几个?
能说完吗?
说明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银行存折细目单里的正负数,正数表示存入的钱,负数表示取出的钱。
2、电梯里的正负数。
地上层数用正数表示,地下层数用负数表示。
3、
(1)小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元,本月水、电费支出200元,记作()元。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物体原地不动记为()。
(3)在股票交易中,11月3日上证指数上涨169.7点记作(),11月4日上证指数下跌90.3点记作()。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
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数轴上的正负数
认识数轴上的正负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数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负数?
2、读一读,填一填。
-8 +10 -0.5 120 300 - -12.5 -
正数 负数
3、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
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
(3)学生汇报,教师启发、引导。
如:
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3m-2m-1m1m2m3m
大树
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上面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问题二:
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2、教学补充例题。
(1)认真观察,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