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全国高考作文解析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全国高考作文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全国高考作文解析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
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最主要的是对于考生,这样的作文不会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出现审题失误。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
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且材料贴近社会与学生实际,比如前段时间的大学投毒案,学生对这类材料主题非常熟悉,大部分的考生都能清晰审出、把握作文的话题。
写作也有很大发挥空间,比如主题可以以关心关爱他人、包容他人、和谐共处等都可以写。
今年的作文题目形式新颖,通过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引申到社会关系如何融洽,可以从多角度切入来阐述主题。
3、【北京卷】
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
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
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为大家最关注的题目之一,不仅因为其分值巨大,更因为作文题目中包括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
但事实上,很少人会真正试图去研究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制背后的实事内涵。
大多数老师只会教学生套作名人的例子,拼凑些名句名言,但这几乎成了阅卷者最厌恶的写作风格之一。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果是一个烂泥潭又有谁知道它的深浅呢。
所以想写好考场作文,既不是拼凑名人素材,也不是盲目抒情,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此题围绕对手机的讨论展开,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但能够写好绝对需要你有相当的功力。
这种功力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更体现在思考力、分析力和对现实的关注。
“手机”和2009年“隐形的翅膀”,2010年“星空与实地”一样,都是有象征内涵的词汇,考生可首先解析“手机”在信息时代代表的是新媒体、新科技,或者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
但请各位注意,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
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
结合社会现实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结合起来;
(2)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
(3)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手机所带来交往方式的革新加强/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
(5)手机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总体说来2013年作文具时评性质,需要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丢掉材料本身,必须就事论事。
写作中必须有21世纪、科技、手机这几个作文引导,在议论时不能忽略材料所给的范围。
2013年材料作文总体来说没有太出格,只是略显俗套罢了。
关于“科技和人文情怀”话题的写作训练,在高三备考中肯定都尝试过,如“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纪”。
所以只要应考的学生沉着冷静,有一定应变能力,就能很好的利用上自己的备考资料,完成一篇优秀作文。
4、【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题目自拟;
(2)全文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上海卷的高考作文,生活里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你从哪个角度写都行,人们容易忽视更重要的东西,欲望得不到满足,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总觉得自己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还有另外的一个事情。
记得老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任何好学生,独立思考的学生,都应该从对于名词,看到这种题,从名词的二次定义开始,绝不盲从直接对一个某一个观点做判断,生活中大家往往觉得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没有定义,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什么叫做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做了定义,这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样我们的文章即联系了现实的生活,又与我们独特的思考,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说法,所谓重要的事情,当今浮躁的事情,太多重要的事情,无非就是自己获得的那个成功,我们今天不就是认为所谓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嘛,所谓成功就是自己赚更多的钱,自己在单位升值加薪,可是在你获得的重要的事情之后,你会发现,为了成功,有时候你忽略了太多,这不就是语言告诉我们的嘛,语言告诉我们,慢慢走,欣赏,语言告诉我们,周边的风景才最美,真正的成功在哪?
真正的成功就是你内心普遍感受到了幸福。
莫言在他青年的时候,也许是他最幸福的时候,那时候他什么都没有,他有一个高粱地,他懂得什么叫做生命,一片红色的高粱地都可以证明一切,比书本上死板的文字,更能够告诉作家,什么叫做对生命的尊重。
各种各样的摄像机,摄影机,但是莫言选择了自己继续回家写作,他知道在名利场上打拼,不是很重要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做莫言,这难道不是一个作家给我们启示吗?
以这样的名字自醒的,就这么一个吗?
还有一个叫做废名,他写的桥,是湖北的一位重要的作家,是生在湖北省,这是非常重要的作家,名字跟莫言几乎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借助这样一些作家,借助这样一些事情,我们反思什么叫做重要的事情和更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自己内心笃定相信自己的幸福更重要,幸福的来源可能是我们内心真正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我们慢慢走,欣赏的态度,关注周围的所有人,甚至写到你自己,好多学生会写自己,难道我们现在不就认为高考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吗?
当年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也觉得高考是一座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也过去了,30多岁了,我反过来看高考,只不过是我脚下的小土包而已,只是因为我太渺小,觉得跨不过去,今天在我看来是土丘一枚,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吗?
你自以为高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每天心情不好,烦燥,压力大,你多长时间不给你的父亲母亲一个微笑了?
难道这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更重要的事情吗?
他们比你的压力还大,你背了十倍,他们就背了百倍,这样你就忽略了你父母对你的爱吗?
想写的太多了,随便举例子,触发你的思考,往下写就可以了。
5、【四川卷】
有人说: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
3、用规范汉书书写。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
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
这个题目命得很好。
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
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
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
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正面立意。
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
二是对比立意。
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
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
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
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
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出彩,是作文命题的最高境界。
可以说,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命题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6、【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
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
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系材料作文。
题目是这样的:
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
这就要仔细思考了。
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
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
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
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
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