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65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酸和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

猜想二:

氯化镁;

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3.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

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

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二:

酸碱度

1.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

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A.无色B.红色C.黄色D.紫色

2.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4.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

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

5.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6.某同学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他的实验记录一定错误的是(  )

A.纯碱溶液的pH=11

B.食醋的pH=8

D.酸梅汁pH=4

7.正常雨水的pH<7,显酸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通常把pH<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

土壤的pH范围在pH________或pH________时,农作物难以生长。

考点三:

中和反应

1.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2.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3.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

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

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

(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

4.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

(2)CO2、N2

【解析】会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

(2)题考查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