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39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配电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巷道开口

1、施工前地测人员必须提前标定出开口位置,标定巷道中腰线,施工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开口前,必须对开口位置巷道进行锚索补强,间距不得大于1m。

3、开口前,应提前按设计要求,安设局扇、接好风筒,做好衔接准备工作。

四、施工方法与工艺:

1、施工方法

采用爆破法施工。

2、施工工艺

工作面配备两台煤电钻打眼,炮掘作业方式(附炮眼布置、爆破说明表及结构示意图附图3)采用起爆爆破落煤方式。

3、生产工艺流程

检查工作面隐患—煤电钻打眼放炮落岩—处理顶帮—打锚杆—工程质量检查—准备下一个循环。

4、循环进度

每个循环进度为2米,一个班可多次循环。

五、局部通风

1、通风方式

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配备两部2×

11KW风机,配∮600mm胶质风筒向工作面供风,风机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

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风机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通风机,保持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同时切断盲巷内的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电源,停止盲硐里一切工作,排除故障。

待排除故障,恢复到正常的局部通风后方可恢复工作,正常工作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不得自行启动,必须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局扇及其启动装置安装安设在盲硐口10米以外的新鲜风流中,局扇采用吊挂,必须打专用起吊锚索,吊挂风机时,采用正规的锚链配正规连接环套在锁具上,连接环必须带满扣拧紧螺丝。

每处悬吊采用钢丝绳绳环套在锚链内,钢丝绳缠绕风机2—3圈,钢丝绳绳头采用不少于3道绳卡固定。

2、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地面→副斜井→13#辅助材料巷→掘进工作面

污风:

掘进工作面→13#辅助回风巷→13#回风巷

通风系统附图4

六、支护设计

(一)、永久支护:

1、顶部支护:

(Ⅰ段)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索。

支护要求:

顶锚杆呈“矩形”布置,锚杆间距0.9m,排距为1.0m。

锚索占据锚杆眼位,第一排第二个眼位打注;

第二排第四眼位打注;

第三排第二个眼位打注;

第四排第四个眼位打注;

以此类推,循环向前实现排排见锚索

支护示意图附图5-1

(Ⅱ段)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索。

顶锚杆呈“矩形”布置,锚杆间距为0.9m,排距为1.0m。

锚索占据锚杆眼位,第一排第二个眼位,第二排第四个眼位,第三排第二个眼位,第四排第四个眼位,以此类推,循环向前实现排排见锚索。

支护示意图附图5-2

(Ⅲ段)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索+喷砼联合支护。

顶锚杆呈“矩形”布置,锚杆间距为1.0m,排距为1.0m。

锚索占据第二、第四锚杆眼位打注;

以此类推,循环向前实现排排见锚索。

支护示意图附图5-3

(Ⅳ段)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索+金属网+喷砼联合支护。

锚索占据锚杆第二、第四眼位打注以此类推,循环向前实现排排见锚索。

顶网为长边垂直于巷道中心线布置,长边与长边搭接,每隔20cm用专用联网丝捆扎牢固。

支护示意图附图5-4

(Ⅴ段)支护形式为锚杆+锚索+金属网+喷砼联合支护。

锚索占据锚杆第二、第四眼位以此类推,循环向前实现排排见锚索。

支护示意图附图5-5

2、煤帮:

采用锚杆+木托帽支护;

帮锚杆呈“矩形”布置。

第一排锚杆距顶板Ⅰ、Ⅱ段为400mm,Ⅲ、Ⅳ和Ⅴ段为6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1000×

1000mm。

托板为木托帽,垂直巷道顶底板紧贴巷帮布置。

支护示意图附图5

3、质量标准化要求:

A、锚杆锚固力检测工具:

DLZ—200型锚杆拉力机(1MPa=0.4t),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表压力不小于17.5Mpa;

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表压力不小于12.5Mpa。

锚索预紧力160KN以上。

锚索张拉机具型号为:

DSL--70(1MPa=0.5t),表压力不小于32MPa。

B、扭力矩:

顶锚杆150N·

m以上,帮锚杆120N·

m以上。

C、锚杆外露长度自螺母下端至锚杆杆体端头为10-50mm。

钢绞线外

露长度为:

锚具下端至钢绞线端头150-200mm。

4、支护材料规格

锚杆支护材料规格

材料名称

材料规格(mm)

材料种类

锚杆

顶:

∮18×

1800(麻花∮23×

600)

帮:

∮16×

1500(麻花∮23×

400)

普通圆钢麻花锚杆

药卷

∮23×

600

树脂药卷

垫片

100×

8

铁垫片

顶网

1000×

1100

成品金属网片

锚索支护材料规格

钢绞线

∮17.8×

5200mm

8200mm

1860级低松弛钢绞线

药卷

1000

垫片

150×

80×

10

槽钢

L=400

14#槽钢

锚具

QLKM17

单孔锚具

喷砼材料规格

喷砼

水泥:

黄沙:

石屑=1:

2:

3与10%-15%的速凝剂混合均匀搅拌

水泥、黄沙、石屑

5、材料数目预算

锚杆支护材料数目

数目

420根

560根

8mm

980块

托板

400×

300×

40mm

980个

600mm

400mm

60卷

锚索支护材料数目

钢绞

170根

120根

270块

270个

1000mm

290根

6、支护校验

A、Ⅰ段:

(1)、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L≥L1+L2+L3

式中:

L——锚杆总长度m;

顶锚杆取1.8,帮锚杆取1.6。

L1——锚杆外露长度m;

(包括垫片、螺母厚度);

顶锚杆取0.1,帮锚杆取0.1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b,帮锚杆取帮破碎深度c)

L3——锚入岩(煤)层内深度m;

顶锚杆取0.6,帮锚杆取0.4

其中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

b=

c=

B、H——巷道掘进毛宽、毛高m;

B取4.2,H取2.2

——顶板煤普氏系数;

取5.0

ω——两帮围岩的似内摩擦角,==78.69°

b=0.378

c=0.207

顶锚杆L=L1+L2+L3=0.1+0.378+0.6=1.078

所选顶锚杆1.8m≥1.078m符合设计要求。

帮锚杆L=L1+L2+L3=0.1+0.207+0.4=0.707

所选帮锚杆1.6m≥0.707符合设计要求。

(2)、校核顶锚杆间、排距;

应满足a

a——锚杆间、排距,m;

G——锚杆设计锚固力,KN/根;

顶锚杆取70

K——安全系数,一般取2;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b);

r——煤体容重(KN/m3);

取14.1

顶锚杆:

==1.63;

锚杆间、排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3)、加强锚索长度校核,应满足L=La+Lb+Lc+Ld

L——锚索总长度,m;

La——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

==1.05

其中:

K——安全系数;

取2

d1——锚索直径;

0.0178m

——锚索抗拉强度,1770N/mm2;

——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15N/mm2;

L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m;

Lc——托板与锚具的厚度,m;

取0.066(槽钢和垫片厚都为8mm,锚具厚为50mm)

Ld——外露张拉长度,m;

取0.15

La+Lb+Lc+Ld=1.05+3.7+0.066+0.15=4.966m

锚索长度取5.2m符合设计要求。

(5)、悬吊理论校核锚索间距:

为防止巷道顶板煤、岩层发生大面积离层、整体垮落,用ф17.8×

5200mm的钢绞线,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整体悬吊于坚硬的煤、岩层中。

校核锚索间距,冒落方式按最严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

在忽略岩体粘接力和内摩擦力的条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间距。

L≤nF2/[BHR-(2F1sinθ)/L1]

式中L------锚索间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4.2m;

H-------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3.0m;

R-------岩体容重15KN/m³

L1------锚杆排距,1.0m;

F1-------锚杆锚固力,70KN;

F2------锚索极限承载力,取170KN;

θ------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取750;

n-------锚索根数,取1;

通过上述计算,得出理论上锚索间距为3.15m,而实际布置锚索的间距为1.8m,故所选锚索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B、Ⅱ段:

顶锚杆取0.1,帮锚杆取0.1。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b,帮锚杆取帮破碎深度c)。

其中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

B取3.2,H取2.2

b=0.363

c=0.217

顶锚杆L=L1+L2+L3=0.1+0.363+0.6=1.063

所选顶锚杆1.8m≥1.069m符合设计要求。

帮锚杆L=L1+L2+L3=0.1+0.217+0.4=0.717

所选帮锚杆1.6m≥0.717符合设计要求。

K——安全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