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35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试题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2013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三、(2013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

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

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

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四、(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五、(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⑴“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⑵“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

⑶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六、(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七、(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