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3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教学的思路主要是“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歌颂家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教学中我收集了家乡美丽的景区图片、宣传家乡的视频、歌颂家乡的歌曲,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学的内容就是课件内容了。

教学步骤分成三块:

第一块是谈话导入,让学生观看家乡宣传视频(《激情山水广州从化》),初步认识感受家乡美,其次在地图上找找家乡,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

第二块是了解家乡的民族风情,主要介绍汉族风情,其次介绍“美丽从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欣赏美丽的从化十八景)。

然后从家乡的景美延伸谈到如何爱护家乡美景?

如何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

让学生交流,从“景美”升华到“人‘美’(文明美、爱护环境的行为美,遵纪守法美、劳动美)”。

第三块和第二块紧紧相扣的,从了解家乡的景美到人美升华到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主要是让学生听《从化之歌》,跟着唱,歌颂家乡美。

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由于紧张导致语言衔接连贯不够自然大方,主要表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后收场的总结部分。

2、时间把握不恰当,教学前两块花的时间稍长了些,导致最后歌颂家乡部分时间紧了些,学生还没到融入到歌颂家乡的情景里边,主要表现是歌曲还没有听到一半就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

总结本次教学心得:

多学习多磨练!

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

四个字就是“厚积薄发”。

第二篇: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议论一下画面上老师、虎子、妞妞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看到和想到了什么,向学生说明,下面将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3.体验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

“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做‘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

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

请同学们将自己面前的课桌当做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

4.方向游戏。

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的桌角。

5.方向练习。

老师在黑板前面挂好地图,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运用4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有了4个副方向,寻找起来就更为方便。

6.全班讨论。

“上次老师布置同学们从高处观察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大家再想一想,你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上?

7.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

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用几方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方向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课的游戏或练习,复习4个副方向。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

然后教师说明,这节课同学们也要为自己的家乡进行绘画。

3.小组准备讨论。

教师布置任务:

“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将学生分成4个或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

提醒学生,要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内容,都画哪些内容,进行分工(分别画哪一部分),最后进行绘画。

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简单地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2.全班讨论。

辛蓉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也要进行类似的介绍活动。

3.小组讨论。

教师首先询问学生: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辛蓉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老家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如果老家在本省的学生较多,可以多设几个小组,或者按照地区再细分;如果老家在某些省(自治区)的学生较少,可以将这些学生合并在一起。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新了解到的同学们的老家的情况。

2.与父母或其他人一起讨论教科书第14-19页呈现的下一个的课题内容。

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2.探究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

“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它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做‘地形图’。

那么,什么是地形图呢?

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做出正确回答。

什么是地形?

(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地势:

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对于地形图有什么用途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组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每一个小组一张地区的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每个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以下问题:

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4.全班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

“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说一说,教科书第14-15页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

)教师并做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并用教科书第15页豆博士的话作为概括。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1.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成人一起讨论一下本课题的内容。

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教科书第17页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

2.探究活动。

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提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统计图所传达的要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

(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多的地方。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哪里?

降雨量最少的意思是什么?

(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意思是什么?

(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热。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意思是什么?

(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

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年最低气温也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夏季的吐鲁番在白天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高气温,但新疆早晚的温差很大,到晚上温度可以下降很多,而且新疆基本上四季分明,冬天也很冷,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吐鲁番的平均气温则不是最高的。

同样,黑龙江的漠河在冬季可以达到我国的年最低气温,但黑龙江依然四季分明,夏天也很热,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漠河的平均气温则不是最低的。

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而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高的;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低的。

3.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

“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

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并谈一谈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4.游戏活动。

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

在此之前,教师要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用今天学习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考一考周围的成人。

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去问那些上次与自己一同学习本课题的人,并告诉他们,可能很多成人都不能确切地说出正确答案。

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与学生交流一下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有多少成人不知道正确答案。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进行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20页下方的文字,然后进行讨论。

3.全班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期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观察了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的气温等。

)4.制作活动。

“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家乡手册,今天,我们也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方式,并将材料分发给学生。

5.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

家庭作业

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家乡手册(可以轮流几天完成),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第三篇:

品德社会:

走进美丽的家乡

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6课时)

单元概要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

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单元目标

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

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

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