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工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41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药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制药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制药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制药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制药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制药工艺.docx

《中药制药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药工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制药工艺.docx

中药制药工艺

中药制药工艺

制药工艺学:

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中药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选择适宜的原料、中间体和辅料,确定优质、高产的制备路线、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实现制药工业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学科。

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方剂中药物进行方药分析,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中药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使制备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新药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由三个前提和三个后果决定:

三个前提:

主治病症、处方组成、选择剂型。

三个后果:

质量标准、药效标准与疗效标准。

中药制剂研究主要包括:

1处方的筛选2剂型筛选3工艺路线的选择4工艺条件的筛选

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一、剂型与药物疗效的关系:

1剂型对重要制剂稳定性的影响2剂型对中药制剂有效成分溶出和

吸收的影响;二、剂型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1根据医疗防治疾病的需要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3根据处方规

定的日服剂量选择剂型4根据技术水平和实验条件选择剂型

工艺路线选择的依据:

1药物的性质2剂型需要3新药类别的需求4需求可行性及生产合算的需要。

工艺路线:

是药物生产技术得到基础和依据,他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工艺路线选择的依据:

1药物的性质2剂型需要3工艺的可操作性4工艺的安全性5工艺路线消耗少6工艺设计成本低

正交设计的特点:

“均匀分散、整齐可比”次数少,实验数据可靠。

正交试验设计法的步骤:

1找出制表因子,确定水平数2选取区适合的正交表3制定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5实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放大系数:

在放大过程中,称放大后的实验规模与放大前规模之比为放大系数。

放大效应:

系指放大后反应状况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或产品质量劣化的现象。

相似模拟放大:

一、相似理论:

1几何相似2运动相似3动力相似4热相似5化学相似

提取:

以固体中药材为原料,用选定的溶剂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操作。

提取的原理:

浸润与渗透、溶解与解析、扩散与溶出三个过程。

影响提取过程的因素:

1被提取物质的理化性质2粉碎度3干燥度4温度5时间6溶液的浓度差以及溶媒。

水作为溶媒的优点:

穿透力强,能够溶解和提取很多化学物(生物碱、挥发油)且廉价易得,使用方便,操作安全。

水的不足之处:

1不具有防腐性,故水提取液易发霉变质,不易长时间保存。

2有些成分在水中易水解而失效。

3某些

含多量淀粉、果胶、粘液质等多糖类大量进入水中,造成过滤。

4大部分游离生物碱、挥发油等不溶于水,故不用水作提取溶媒。

乙醇:

优点:

1对植物细胞有较强的穿透力。

2能够溶解和提取很多物质(如生物碱、苷类、盐类等)3具有防腐性,其提取液不易发霉,可以保存长时间4化学性质较稳定,毒性较小,价格较便宜。

5可以回收,反复使用。

缺点:

沸点低、易挥发、容易燃烧、使用不安全、需要回收及回收设备,成本比水高。

其他溶媒:

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笨、丙酮等有机溶媒。

其他溶媒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能溶解和提取游离生物碱、酚类、内酯类、甾醇、挥发油等2选择性较强,提取的有效成分较纯3蛋白质、酶、鞣质及大部分苷类,完全不溶于上述有机溶媒。

缺点:

沸点低、挥发性大,使用不方便;易燃烧,使用不安全,需特别保护措施;长时间接触,对

 

沉淀的方法:

乙醇:

含醇量在75-85%时,蛋白质、淀粉、粘液质、橡胶和无机盐等杂质就可以沉淀。

水体醇沉法:

向中药水中提液等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一定程度尽而祛除一些不能溶解在一定程度乙醇的杂质。

其原则:

慢加快搅。

明胶溶液/明胶沉淀法:

明胶+鞣质=鞣质蛋白↓(鞣质对羟基有沉淀)

明胶属于肽类化合物,有众多肽键,对酚性成分有一定的亲和力。

肽键与鞣质相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质沉淀。

石灰乳:

常用的石灰乳溶液含量为20%-30%。

石灰乳作沉淀剂除去杂质,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其缺点是有效成分有损失,杂质沉淀不完全等。

吸附剂方法:

活性炭:

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药用活性炭或化学活性炭,是以木屑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700-800℃高温活化制成,其表面积可达500-200㎡/g。

吸附力的大小与活性炭的总面积有关,碳的颗粒越细,总面积越大,则吸附力越强;活性炭用量的投料量为准,一般可为投料量的0.1-2%。

使用活性炭的方法如下:

1冷吸附法2热吸附法3炭层助虑法4柱层吸附法

聚酰胺:

是具有酰胺的高分子化合物。

用于配制中药制剂的聚酰胺,主要用棉纶。

聚酰胺用乙内酰聚合而成,故又称乙内酰聚。

本品为白色、细小、均匀多孔的非结晶型粉末。

不容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媒,溶于甲酸等。

加热后能溶于醋酸,甲酰胺和二甲基胺对酸稳定性较差,对碱稳定,熔点在200℃。

聚酰胺的吸附能力的原理:

其分子中含许多酰胺基,酰胺基上的羰基可与酚类或某些酸形成氢键而具有吸附作用。

可被聚酰胺吸附的化合物有:

黄酮类、蒽酯类、有机酸类、酚类和鞣质等。

其中鞣质是一种多元酚的化合物,不论其高分子或低分子,都很容易被聚酰胺吸附,比任何的化学成分都强。

聚酰胺的使用方法:

用80%乙醇浸泡聚酰胺颗粒不断搅拌,除去气泡后装入一根一端缩口的玻璃柱,下端充填棉花或玻璃纤维。

当提取液中的鞣质被聚酰胺吸附后,柱上即形成橙红色色带,随着提取液的不断通过,色带逐渐下移,当色带移至柱的底端时,停止加入药液,回收聚酰胺。

各种溶媒洗脱能力的大小:

水<乙醇<甲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酰胺

甲酰胺除鞣质的效果比较理想,倘若乙醇浓度适量,则可以完全除去鞣质,具有效成分损失很少。

萃取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是利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杂志,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特点:

分离有效成分与杂质简便,易于掌握,不用加热,操作安全。

逆流萃取法:

可以避免乳化现象,适合于体积大的药液提取。

萃取法的注意事项:

1仅适合于有效成分性质已经清楚的中药,对有效成分未知者,不宜用此法。

2在萃取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成分的定性检查,或观察有机溶媒的颜色,来判断有效成分是否已净提。

3用分液漏斗时,振摇萃取时,若发生乳化现象可采用下述方法防止:

轻轻摇晃,将乳化层抽滤;在水浴上加热片刻;加入少许nacl等方法可以破坏乳化层4用萃取的溶媒,必须是与水不想混的有机媒EG:

氯仿、丁醇。

盐析法:

是水提取液中加入氯化钠等无机盐类,使之呈饱和状态或半饱和状态,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中如生物碱、苷类、或挥发油等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被沉淀出来。

过滤法:

使用过滤器材将混悬液重的固体不溶物分离出来,尤其再分配中药针剂的过程中,过滤是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操作。

浓缩过程:

是用加热的方法,运用蒸发原理,使溶液中部分溶媒气化并除去,从而提高溶液的浓度。

煎煮浓缩的特点:

1浓缩时温度较高,浓缩时间又较长,仅适用于成分预热稳定的原料2没有冷凝设备,溶媒无法回收,仅适用于提取液为谁或稀释乙醇3敞口蒸发落入各种杂质,影响质量,且蒸汽弥散,生产条件差。

为了提高蒸发效果,缩短浓缩时间,应采取以下4种措施:

1尽量采用蒸发面积大的容器2减轻液体表面压力增加饱和蒸汽压差,可以使蒸发加快3采用通风设备,加快液面空气流通速度4温度越高,水蒸气分子运动速度越大,蒸发则越快。

减压浓缩的特点及应用:

1溶液的沸点降低2增大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3能不断地排除溶剂的蒸汽,有利于顺利进行4可利用抵押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5耗能大;应用:

适用于含热敏成分药液的浓缩及需回收溶剂的药液的浓缩。

薄膜浓缩包括:

升膜式、降膜式、刮板薄膜式、离心薄膜式。

薄膜浓缩:

亦“薄膜蒸发”,溶液通过加热时,在管壁成膜状流动通过加热使一次不做循环流动,即浓缩到需要的浓度。

薄膜浓缩的特点:

1浸提液的浓缩速度要快,受热时间短,2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的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

3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连续操作4溶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升膜式蒸发器的原理:

药液经越热后,自预热器上不流出,进入到管蒸发器,被蒸汽加热后,立即沸腾汽化,形成大量泡沫,且二次蒸汽使药液上升形成薄膜状沿管壁以很快速度向上流动,溶液在成膜装上升过程中,以泡沫内外表面为蒸发面而现实蒸发。

二次蒸汽有良好的泡沫作用,因此适用于易产生泡沫的药液蒸发,也适用于粘度小的药液。

对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易结垢的药液使用升膜式蒸发器不合适。

降膜式蒸发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具有浓度比大,使用粘度范围大、传热效果好、蒸汽和冷却水的耗量小、处理量大。

缺点:

需要在每根加热管上装分布器,而且管束的垂直度安装要求高,否则降料液分布不均匀,此外必须有足够的料液,确保整个管内壁处于安全湿润状态。

离心薄膜蒸发器的优点和应用:

优点:

具有液膜厚度薄传热系数高,设备体积小,浓缩比高(15-20倍)、物料受热时间短、浓缩时不易起泡和结垢等优点,适用于蜂蜜及冲剂等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刮板式>降膜式>升膜式

薄膜浓缩常用设备与应用:

1升膜式蒸发器:

适用于蒸发量大,有热敏性,粘度适中和易产生泡沫的料液,不适于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结构的料液。

2降膜式蒸发器:

适用于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的药液,由于降膜式没有液体静压强作用,沸腾传热系数与温度差无关,即使在较低传热温度差下,传热系数也较大,对热敏性药液的浓度更有益。

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适用于高粘度、易结构、热敏性药液的蒸发浓缩。

4离心式薄膜蒸发器适用于高敏性物料蒸发浓缩。

逆流加料流程的优缺点:

优点:

1.随着逐效浓度的不断提高,温度也相应升高,因此各效溶液的粘度较为接近,使各效的传热系数也大致相同;2由于浓缩液的排除温度较高,利用其热可进一步减压闪蒸增浓生产较高浓度的完成液。

缺点:

1辅助设备较多,各效间设备料液泵和预热器,有动力消耗。

2操作较复杂,工艺条件不稳定。

干燥:

是指将热能传递给湿物料使其中水分汽化并排除,湿物料的含湿量降低到规定水平的程度。

干燥操作方式分为:

连续式和干燥式。

干燥按操作压力分为:

常压干燥和真空(减压)干燥。

真空干燥适量:

处理热敏性、易氧性或要求产品含湿量很低的物料。

干燥按照热能传给湿物料的方式可分为:

1对流干燥2传导干燥3辐射干燥4介电加热干燥5微波干燥。

平行流箱式干燥器:

适用于干燥后期易产生粉尘或泥妆物料、少量多品种的粒状或粉状湿物料。

穿流式箱式干燥器特点:

干燥时间比较短,但动力消耗大。

箱式干燥的优点、缺点:

优点:

构造简单、设备投资少、适应性强,物料破损及粉尘少,可适用于大多数物料的干燥。

缺点:

装卸物料的劳动强度大,设备的利用率低,热利用率及产品质量不易均匀,它适用于小规模,多品种、要求干燥条件变动大及干燥时间长等干燥操作。

干燥的影响因素:

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3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4压力

常用的干燥方法:

一、常压干燥:

利用热的干燥汽化使湿物料水分汽化,物料处于静止状态,干燥速率较慢。

1烘干干燥:

在常压下,利用干热空气进行干燥,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稠浸膏、糖粉、丸剂、颗粒剂等多采用此法。

缺点:

干燥时间长,易引起成分的破坏,干燥品较难粉碎。

2鼓式干燥:

将湿物料涂布在热的金属转鼓上,利用热传导方法是物料得到干燥,适用于中药浸膏的干燥和膜剂的制备。

3带式干燥:

将湿物料平铺在帆布或金属丝网等传输带上,利用热气流或红外线,微波等加热干燥物料。

减压干燥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概念:

在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并进行加热干燥。

特点:

干燥温度低、速度快;减少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污染或氧化质变;产品呈松脆的海绵状,易于粉碎。

应用:

适于稠膏及热敏性或高温下易氧化或排除的气体有使用价值,有毒害、有燃烧性的物料的干燥。

流化床容易出现的问题:

沟流、腾涌、死床。

流床式:

气体穿过颗粒、颗粒悬浮在上升气流中,此时形成的床量层,称流床式。

沸腾床:

当气速继增加,床层压降保持不变。

颗粒悬浮在上升的气流中,此时形成的床层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