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32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

(2)C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

【答案】遂/相近/结庐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注】①原:

原国。

②卫:

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A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

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

利在讲信用,得人心;

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

其法:

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方家:

行家。

②缕:

丝线。

③纩(kuà

ng):

丝绵。

④芥子许蜡:

芥籽大小的蜡。

⑤原:

探究。

1.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放在指甲上、、系在丝线上。

【答案】放在水面上放在碗边上

2.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答案】系在丝线上

3.作者对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磁石之指南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

(1)足食,足兵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1)武器装备、军备

(2)限制……居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3.【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案】【乙】文重点强调“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宋代沈括《活板》)

【乙】或书之竹,谓之竹简;

或书于缣(jiān)帛^①,谓之帛书。

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

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②而文籍资^③之以为卷轴。

然皆写本^④,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⑤国子监^⑥田敏,校正《九经》^⑦,刻板印卖。

朝廷从之。

锓梓(qǐnzǐ)之法^⑧,其本于此。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⑨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祯《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①缣帛:

用于书写的白色丝织品。

②蔡伦纸:

指蔡伦用植物纤维改进造纸方法所发明的纸。

③资:

凭借,用。

④写本:

手抄的书本。

⑤判:

指兼职。

⑥国子监: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⑦《九经》:

儒家经典。

⑧锓梓之法:

刻板印刷的方法。

⑨印造:

印刷制作。

1.下列语句中“从”字的意思,与【乙】文“朝廷从之”的“从”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从民欲也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答案】C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意思。

(1)瞬息可就就:

(2)谓之竹简谓:

(1)完成

(2)称为;

叫,叫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

翻译:

(2)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1)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2)天下的书籍于是就多了起来。

4.选文【甲】中的“活板”有、制版活、、拆版活等优点。

选文【乙】进一步阐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书写在竹或缣帛上,但“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

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文章典籍可以用纸书写后装订成卷轴,但“”;

刻板印刷术发明之后,天下书籍遂广,但“”。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字印活(字活、字模活)印刷活(备版活、字印数目活)学者艰于传录人皆惮其工费(板木工匠,所费甚多;

功力不及,数载难成)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臣(指乐毅)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也,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节选自《史记·

乐毅列传》)

【乙】臣(指魏征)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不以禄私其亲以:

私:

(2)必固其根本固:

(1)拿,用偏爱

(2)使……坚固,巩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2)必浚其泉源。

(1)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予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

(2)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3.结合两段选文,写出乐毅、魏征这些大臣在治理国家方面给君主的建议。

【答案】要点:

任人唯贤广积恩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

秋水》)

【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仲连笑曰:

“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①封:

封赏。

②贵:

认为可贵。

③即:

如果。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1)或谓惠子曰()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4)遂辞平原君而去()

(1)有人

(2)栖息(3)这(4)离开

2.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答案】B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