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31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一战爆;

欧洲三条战线;

西线三大战役;

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

美国参战;

一战结束。

  2.思想教育目标:

  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

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2.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

5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为什么疯狂扩军备战?

  [导入新课]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积极地准备战争,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了。

  [讲授新课]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导火线:

(板)

  1.大战的原因(板)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的扩军备战

  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争夺的一块“肥肉”,成为大战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2.巴尔干危机(板)

  (挂《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

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

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

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

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

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

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

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先后经过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

(P35——P36小一段)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

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

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

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

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

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波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请看录像《萨……事件》。

  (播放录像片《萨拉热窝事件》)

  3.萨拉热窝事件(板)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的导火线。

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

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以后的一周间,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

(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片《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战爆发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越出了欧洲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了战争的旋涡。

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

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

19C末20C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

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

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另外,1914年,马恩河会战后,形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

于是,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

5月23日,对奥匈宣战。

意大利的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二、大战的进程(板)

  1.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战争爆发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它们早就准备好的作战计划展开军事行动的。

  (挂《大战形势图》)

  

(1)德奥:

  德国的作战计划基本是以1905年的施里芬计划为蓝本的。

这个计划考虑到德国的主要敌人处于西方,决定将战争重点放到西线,采取速决战、闪电战,先发制人,计划在4~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到东线,在3个星期内打败俄国,全面结束战争。

奥国计划大抵为了配合德军的部署而制订的。

德皇威廉二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他狂妄地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

“落叶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认为德国稳操胜券。

然而,战争一开始,德国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就花了18天时间,这就给英、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更出乎意料的是,俄国边动员边投入了战争,并很快在东线开辟了战场。

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分兵两路,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德国的失败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2)英法俄(板)

  英国是岛国,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它的强大海军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因而没有制订单独的计划。

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法俄缔结了协定以后,施展了它的奸诈妓俩,企图利用法、俄同德国厮杀,自己坐受渔翁之利。

虽然英、法两国参谋总长曾密商达成了大陆作战计划,但战争一开始,英国并不准备派兵到大陆作战,只是后来由于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它看出德国有可能突破法军纺线,占领法国和比利时海岸时,才决定向大陆派遣远征军。

根据计划,英国远征军入法国北部,由法国统一指挥,英国制订了周密的海上作战计划,并同法国分工:

法国负责地中海的防卫和战斗,英国负责在北海对德国海岸的所有海军基地和港口实行封锁。

  法国主要是执行总司令霞飞制订的《第十七号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法军在西线集结了大量的兵力。

但由于法国当局既害怕德国的进攻,又对德国的实际兵力估计不足,以为德国两线作战,法国可以实现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进攻。

因此,十七号计划将兵力全部集结在法德边境,而法比边境和北部却未设防。

战争开始前,德军在德比边境上大批集结,法国虽有觉察,但却没有引起注意,结果使法军在德国的进攻面前,坐失战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俄国的计划是采用两种方案:

如德、奥军队共同进攻俄国,俄军就按“┏”号方案行动,大部分兵力对付德国。

如德国主力对付法国,俄军就按“A”号方案行动,以主力进攻奥匈,集结于波列斯耶省以南,进攻的目标是占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

虽然法俄协定曾规定:

战争一旦爆发,俄国需在动员的15天后集中80万大军进攻德国,以吸引德军,减轻西线法军的压力,可是,俄国仍将军力分两部分,而且主力对付奥匈。

很明显,这是符合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只有战胜奥匈,俄国才能夺取加里西亚的千里沃野,统治整个巴尔干,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同时,可以肢解奥匈,从南面打击德国,俄的这一在东线一举完成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的举动,说明它既要谋得本国利益,又要应付和法同共同议定的军事义务,这就充分暴露了在各帝国主义集团内部,总是既勾结,又斗争,各谋己利,不顾盟友,这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战争开始后,在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P37表)。

  2.三条战线(板)

  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在那里,英法对德作战;

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俄国对德、奥作战;

巴尔干战场是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

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

  3.重要战役:

  1914年8月4日,德军主力侵入比利时,企图突袭法国北部。

8月下旬,德国摧毁了比利时军队和英、法联军的抵抗,通过比利时,直逼巴黎。

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恩河附近同英、法联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

  

(1)马恩河战役(板)

  当德军先锋逼近巴黎时,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们都以为胜局已定,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的进攻力量。

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国总司令霞飞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

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了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共150万,战斗十分激烈。

9月10日,法军被迫退踞埃纳河,形成对崎局面。

9月11日,小毛奇下令德军停止进攻,双方开始转入到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德国参谋本部在六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的计划破产了。

同时,德国又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这也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

战争拖延下去,对德国是不利的。

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皇呈述:

“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在东线,8月中下旬之交,俄军进入东普鲁士,提前开辟东线战场,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来东线,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

8月底到9月中,德军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缺乏配合的两路俄军,进入俄境。

  

(2)马祖尔湖战役(板)

  但同时,俄军挫败奥军,深入到奥地利的东北地区,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1915年,德军在东线集中兵力,打算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

1月间,德军连续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领土,把战线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带,但迫使俄国投降的主要目的未能达到,东线威胁没有解除。

  1916年,战争重心又重新转到西线。

2月和7月,在凡尔登和索姆河,发生了两大战役。

  (3)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板)

  (P38小)在这两大战役中,双方伤亡近200万人,结果,德国准备在西线决定战局的希望成为泡影。

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协约国,德奥困难重重,每况日下。

  海上的战局对德、奥尤为不利。

德奥的军舰长期被围困在港内,1916.5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

  (4)日德兰大海战(板)

  是一战中英、德两国海军的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