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3.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
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
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
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
“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
“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
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校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在校学生的6%。
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策略》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国内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
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
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
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
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3.从以上国内外研究来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既有学校领导又有一线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过硬,其中六位成员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顺利结题。
2.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改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人文关怀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3.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可操作性强,阶段目标与实施过程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4.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已建成使用,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和资料积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
5.课题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为此课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三位教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辅导并参加了考核,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6.学校教科研经费充足,能确保此课题顺利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实践目标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二)实效性目标
1.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
专心致志的心理健康;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心理健康;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心理健康;
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方案,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提供参考,推动课改工作的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为指导,立足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分工负责,分头实施,把实施结果综合起来,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结合本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解决这种状况的可行性策略,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
对于本课题,课题成员要走近学生家庭,走入学生群体亲自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
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计划。
2.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在本研究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用追踪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中普遍应用的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4.开通多种电子途径,搭建教师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
(五)课题研究的周期和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2016年6月:
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016年7月:
学校加快硬件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2016年8月:
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
2016年9月:
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016年10月:
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2016年11月:
召开研讨会,研究方案的设计。
2016年12月:
成立课题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8月)
2017年1月:
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
2017年2月:
邀请专家给予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2017年3月:
确定留守儿童的典型研究对象,记录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2017年4月: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的表现作好记录。
2017年5月:
继续开展活动,记录表现。
2017年6月:
整理收集材料,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研究对策。
2017年7月:
撰写论文。
2017年8月:
及时跟踪,走访家庭,记录表现。
2017年9月:
针对问题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进步与成长,并做好记录。
2017年10月:
继续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
2017年11月:
继续开展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的点滴变化。
2017年12月:
跟踪随访,记录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变化。
2018年1月:
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论文。
2018年2月:
进行理论学习,写好心得体会,提高理论水平。
2018年3月:
观察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做好记录。
2018年4月:
反思留守儿童的种种表现,进一步研究相关对策。
2018年5月:
理论指导行动,及时开始针对性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2018年6月:
继续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并讨论交流。
2018年7月:
撰写个案分析
2018年8月:
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
2018年9月:
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018年10月:
归纳总结研究成果。
2018年11月:
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请专家进行研究鉴定。
(六)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案例、论文集。
3.留守儿童展示课。
4.教师、学生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
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陈灯荣王之荣
成员:
谢长胜茆厚明谢珺王敏魏晓莹曹庭婷石友梅李开军付丽丽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组长:
陈灯荣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副组长:
王之荣协助组长统筹安排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成员:
谢长胜实施课题研究,整理文字材料。
茆厚明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王敏实施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谢珺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魏晓莹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等。
曹庭婷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