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本书Word格式.docx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本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本书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
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三、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
一、学习的心理学涵义: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三、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
(3)概括原理说
(4)关系转换说
(5)学习定势说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7)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三、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
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一、意识、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
(1)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四、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一、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
(2)从众和服从
二、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
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多元性)
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
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
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从广泛和根本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
(1)智力发展的教育
(2)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环境适应教育
(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
(5)健康人格的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
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认知特征(智能、学科知识、学术)
(2)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解别人、与别人相处、了解自己)
(3)教师的威信
三、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
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但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
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一、知识的概念与知识学习的概念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
试误论、顿悟论、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评价、结论)、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基本条件的储备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
(3)训练的程序
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创造性的原则:
(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3)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脑力激荡法
(2)隐喻训练法
(3)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
(1)网络团体心理
网络的心理诱惑
网络心理诱惑对大学生的影响
(2)网络人格
自我认识不协调、人际关系产生障碍、阻塞对真知的内化、深埋真实情感、唯我独尊的意志膨胀
(3)网络情色
网络色情、网恋
(4)网络拼凑抄袭
(5)网络成瘾
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教学测量师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
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是依靠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的作用
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考核要点】法律的概念;
教育法的概念;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的体系结构;
我国现行的基本教育制度。
1、简述法律的概念。
广义:
与法的含义相同,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简述教育法的概念。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3、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4、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P12)
5、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P19)
6、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考核要点】教育法制的概念;
教育法制的特征;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关系;
结合实际谈如何依法治教。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
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
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
(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
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
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
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
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
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