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46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庖丁解牛(教案)(公开课徐伟杰).doc

《庖丁解牛》教案

集贤县第四中学徐伟杰

指导思想

设计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2、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

朗读与讨论并重。

教学用具:

多媒体(或录音机)投影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和一个人对话,这个人是很神秘的。

有人说,他极大,如展翅鲲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有人说,他极小,小如翩翩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不知是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自己?

今天让我们翻开书本和庄子展开一场对话吧。

三、课堂活动过程

(一)读课文

师:

上节课,根据大家的疑问,我们基本疏通的字词,现在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点评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生1:

读一遍

同学举手评论。

师:

请另一名同学再读一遍,注意刚才提及的问题。

生2:

读一遍

(同学评论:

从句读清晰,姿态从容,音乐美,抑扬顿挫,用感情等方面评论)

齐读:

请同学们齐读文章。

(二)品课文

1.之前,老师要求大家用纸条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老师归纳出这么几个问题。

(投影展示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下)

(1)《庖丁解牛》标题中的“解”该如何理解?

(2)文惠君话语中的有两次“善哉”,分别出现在第几段?

他们的含义有什么区别?

(3)庖丁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中的“道”是指什么?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1)标题中的“解”该如何理解?

生:

是“解剖”,分解(剖开、分割)的意思。

师:

为什么不理解成宰或杀?

生:

如果是“杀”那就是结束生命,庖丁解牛文章中大部分是展示庖丁分割牛的技术高,是切中他分解的技术高,而不是在结束牛的生命的技术上。

(2)总结:

这位同学分析的非常准确。

解牛,是指把牛的肉和骨头,骨头和骨头,分解开。

3.请看第二个问题——文惠君话语中的两次“善哉”含义是否相同?

3.1

(1)师引导:

请大家由词语本意出发,联系上下文,思考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第一处“善哉”,出现在文章哪里?

生:

第二自然段,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2)师:

对,那这句是什么意思?

(请你翻译下这个句子)文惠君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1:

这句是对庖丁技术的赞美,我觉得含义是“真好啊”“真厉害啊”

生2:

翻译为啊!

好啊!

技术怎么会到这样(出神入化)的境界?

师:

这个善哉是一种赞叹,赞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

师板书:

善——(赞)技

(3)师:

庖丁解牛的技艺是如何出神入化?

竟会引起文惠君这么大的赞叹?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庖丁解牛动作的语句,并朗读。

生1:

读第一段。

生2(点评):

庖丁解牛动作有音乐美,合于音律。

师:

请找到文章中的相应文句说明

生读3: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前面分别用拟声词体现庖丁解牛时的声音,“砉然向然”“騞然”,最后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互文句“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变成了艺术。

(4)师:

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庖丁技术出神入化?

生1: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生2:

运用了动词“触”“倚”“履”“踦”分别是“接触靠踏支撑”来表现庖丁解牛技术高超。

(5)师:

你能演示一下这一套动作吗?

并说说这点证明庖丁解牛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

动作是连贯、麻利、熟练。

师总结:

宰牛本是血污之事,在这里变成了富有美感的艺术,牛成为了庖丁的作品。

不由的文惠君发出“嘻,善哉!

”的赞叹,“啊,真是太好了!

师板书:

善——(赞)技——动作娴熟

音韵优美

3.2

(1)师: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善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赞叹?

生1:

第4段,文惠君曰: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这里的善哉,是文惠君听了庖丁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之后,发出的一种感叹。

不同于先前的赞技,而是因为得道,是赞道!

(2)师: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字来体现“善”的含义,这个“道”是怎么得来的?

生2:

悟!

师板书善——(悟)道

(3)师:

那么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请大家朗读“庖丁之言”(第3段),让我们一起来“悟道”。

生:

齐读3段。

4.师:

由庖丁之言,我们又悟出什么“道”(请举出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来说说感悟)

生1:

“依乎天理,披大郤,导大窽,因其固然”根据牛的天然生理结构进行解牛。

这个是庖丁之道,他说明了道是一种规律,在解牛的过程中,庖丁根据牛体的天然结构,进行分解,这反映到事物上就是规律。

总结:

按照规律,顺应规律,这就是道之所存

师板书——存道

生2:

十九年,刀刃如新发于硎

用了十九年刀刃象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那么新,说明刀刃的新是庖丁履行道的结果,也是体现了庖丁躲避主要骨节,才能保持刀刃不受磨损。

师总结:

刀刃的描写是庖丁之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从这个细节表现出庖丁对其解牛之器的珍惜。

一是避开骨节处,二是善刀而藏之,这个是要善于积道。

板书——积道

生3: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这个是在行道中要很小心,越到最后部分,越要小心谨慎。

师:

这个是行道中要保持的一种心态

生:

得道者要对“道”要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

师板书——敬道

生4: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个说明行道的一种方式,要以无厚的刀刃进入有间之骨节间,刀刃的游走必然绰绰有余。

师:

这个就是依道或者是循道

板书——循道

师总结:

庄子短短的几句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技,更让我们体悟到了掌握道的方法:

存道、积道、敬道、循道。

庄子对道做了充分的阐发,仅仅200多字,就有如此的文化含量,让我们不仅仅是喜欢庄子,更应该尊敬庄子。

文惠君从庖丁的一席话中悟出养生之道,那更是他个人的内化。

举一反三:

师: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庖丁解牛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生1:

庖丁是利用了牛体的那些间隙去解牛,而没有像平常的屠夫那般硬碰硬地去砍,去切,最终导致了两败俱伤的地步:

伤了牛的筋骨,断了牛的脉络,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刀。

每个人都寻求的是两全其美的境界,而不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梁惠王看见了庖丁用自己的睿智去解牛,顺应了天理。

而这种顺应了天理确是一种不争的境界,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是养生的最好办法

生2:

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它是从一种社会文化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应该如何去对待人生。

生:

一篇文章,初读的时候往往只可能得其大意,这就像庖丁所说的“所见无非牛者”。

在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如果你能细读善思的话,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发现表情达意的精妙,并理解作者独运的匠心。

这时候,也就“未尝见全牛”了。

生3:

我觉得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很类似王国维读书的三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三句话。

第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以和庖丁‘所见无非牛者’相比;

第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尝见全牛也’相比;

第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生4:

这也类似我练琴的过程……

课堂小结:

2300多年前,甲骨文中的主,字型下面是灯盏,上面是灯火,就是后来的“炷”。

养生主就是点亮我们生命的火柱。

2300年后的今天,这灯盏丝毫没有犹豫岁月的流逝而黯淡,相反,它却支撑着我们的生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涵养了我们的生命。

作业布置:

写一篇感悟。

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善——(赞)技——动作娴熟

音韵优美

善——(悟)道

以无厚入有间依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存道

十九年,刀刃如新发于硎积道

视为止,行为迟敬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