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物质在海参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病菌并被分离和鉴定出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属于孤菌类和假单细胞类。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海参的病因就是因为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只要控制住细菌和病毒,海参病害就会得以控制。
大量的抗生素自然而然就被纳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实验证明,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根除海参病害。
某些药物当时有效,过后则会反复,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为什么?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使用抗生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感染性疾病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疗效减弱,往往需要加大用量,出现病原抗药性和药物耐受的现象,引发人们对食用水产品药残增加的担心。
同时,某些化学消毒剂及抗生素(如呋喃唑酮和氯霉素等)等药物,国家已有规定,在防制水产动物疾病中禁止或限制使用。
疫苗对多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具有针对性强及效果显著等特点,并有效解决了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但在生产上操作可行性差,因此研究开发安全高效和无毒副作用的水产用中药产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潍坊力蒙水产研究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研制出专门针对海参养殖的“池神”中草药制剂,可以完全替代海参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池神”中草药针对的重点不是海参肠道等疾病的治疗,而是主要针对产生疾病根源的去除—对腐败食物(包括粪便)的处理,并结合肠道清理和营养物质补充,还原海参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各种条件,使其生长更符合自然属性。
本文就海参养殖中的疾病产生原理、中草药应用理论及中草药制剂“池神”的作用原理进行简单阐述,为海参养殖与中草药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一、水产用中草药的应用原理
1.1引起海参疾病的原因
海参主要以底栖硅藻、碎屑、各种微生物及浮游生物为主,通过对疾病的镜检发现,病灶部位和机体内都有细菌侵蚀的现象,以及霉菌、寄生虫的感染。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实验证明,得出的结论是:
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根除海参病害。
我们认为,海参大多数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海参在养殖中水环境条件差,由有毒物质导致慢性或急性缺氧中毒;
另外加上海参长期封闭式养殖,机体虚弱、营养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降低,引发细菌等微生物侵害这两方面原因促成。
因此,解决这一难题就应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个问题,中毒。
尽可能减少经多年养殖所造成的有毒物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和氨氮等的排放;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养殖海参的部分化皮、肿嘴、吐肠等疾病,多是因为养参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而引起水体中这些有毒物质的严重增加首先是因为在海参养殖过程中,由于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剂,容易将有害菌联连同有益菌全部杀灭,造成氧气供应不足,这是养参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温季节有机物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以及水体的粘稠度,致使硝化细菌转化过程受阻,从而使氨氮含量增大。
多年来未改造清淤的养参池,由于池底老化,放养密度大,有害杂草多,水质浑浊,池水也较容易引起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第二个问题,机体虚弱。
任何生物生长离不开综合的全面的营养。
自然海区的海参之所以犯病率低,就是因为它可以大范围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使机体始终保持在一个营养平衡状态,因而抗病能力强。
而养殖海参由于放养密度大、活动范围狭小、可吸收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限,尤其是某些生长所必需的而天然海水中也相对比较缺乏的物质,经反复食用和过滤已不能补充,就会造成营养失衡、机体虚弱、抗病力降低,给细菌和病毒入侵创造了条件。
改善机体状态,就必须补充这部分能量。
中草药制剂“池神”全面补充海参生长所需的各营养物质,提高其摄食量,增强免疫力,彻底改善参海参生长状态。
例如,我们原料中补加了金银花、黄茋,就是为了提高免疫,增强海参的抗应激能力;
补加了石膏,就是为了抵抗高温;
补加了山楂,就是为了增加海参摄食。
通过这样长期的营养调节,从而达到养殖海参群体免疫力的增强,抗病能力的提高之目的。
1.2中草药在水产中的应用价值
中草药用于人一定是为治病的,没有病谁吃药?
而在水产中,由于养殖动物生命周期较短,个体价值一般不是很高,所以中药在治病上就不如西药,在防病上不如疫苗,在保健促生长上又不如饲料添加剂,这样就导致了中医中药的市场越来越小。
那么,中药怎样才能突破这种尴尬局面呢?
怎样才能在市场夹缝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呢?
只有一条路可走:
把治病防病摆在次要位置上,而把如何将养殖动物尽可能回归自然环境,如何给养殖动物尽可能补充天然食物,提高免疫,改善品质放在主要的、优先的位置上,那我们的中药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我公司生产的“池神”中草药综合调节剂,针对海参这一产业,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尽可能做到二个“还原”:
一是原生态环境,二是原生态饵料。
“原生态环境”即野生海参生活的自然环境,它并不是完全没有细菌等微生物,也不是彻底不存在氨氮等有毒物质的污染,只是说没有达到危害水体中养殖生物正常生长的程度而已。
我们公司生产的“池神”就是利用中草药中的某些吸附、粘接特别是封固等作用,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质。
例如,我们产品中加入活性炭、石膏等产品,既有吸附,还有沉底后封固的作用,使池底产生氨氮的地方被这些物质形成的层膜覆盖起来,大大降低了参池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含量。
同时这些药物放入池中最终会被海参食用,这样就又会起到清除肠道污染,改善肠道系统功能,减少肠胃疾病,进一步降低排泄后的环境污染。
原生态饵料”不是单纯地指“天然饵料”,而是指尽可能地恢复原“天然饵料”,但数量对比变了,性质则同样发生了变化。
如果在一个水体中养三斤海参苗,可能在自然环境中需要3亩地的海泥。
所以,我们为要产量和效益,又要健康的海参,饵料的结构就要改变,按比例投放海参生长最需要的那部分物质,尽可能地选择天然物质成分,补充主要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而提高海参的品质和产量,中医的理论核心就是讲究调节阴阳,平衡机体,这也正是我们公司中草药制剂“池神”的基本出发点。
补加了活性炭,就是为了清除环境和肠道污染,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这样长期的营养调节,从而达到海参群体免疫力的增强,抗病能力的提高之目的。
二、中草药的三分法
当今时代,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工业化革命浪潮将温情脉脉的传统社会构架荡砥的支零破碎。
其直接后果就是社会越来越去自然化,畜牧水产养殖更是如此。
作为水产用中药,我们无力改变这种趋势,但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势,在市场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这个夹缝是什么呢?
工业化是去自然化的,而中医中药在这个时代最崇高的历史使命正是努力使这种渐行渐远的自然化恢复或还原。
如果我们能让养殖恢复一些自然状态,那我们人类也就会相应地恢复一些自然属性。
如果我们能让水产动物少受一些工业化污染,那我们人类也会更多地接受一份清净。
只要抱着这种信念去开拓我们畜用中草药,那夹缝就不是夹缝,而是一线无边无际的蓝天!
在今天的水产养殖,特别是工场化集约化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和极其严重的问题,“无抗则不能养,更不会养”。
如任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中草药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已关乎水产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旗帜性标识。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一理念化为现实呢?
水产用中草药应该分为三条途径去开发,其一是防病治病类,准确的称谓叫作“水产(或畜用)中医药”,这一类在未来的市场份额中占1份足矣;
其二是保健类,准确地称谓叫做“水产用中草药添加剂”,这一类在未来占2份;
其三是恢复动物自然食物类,准确地称谓叫做“水产用中草药饲料”,这一类应占7份。
“水产用中草药饲料”是指什么呢?
过去传统养殖中用的桔杆、果皮、花草等农产品的副产品是一个方面,现在则可以外延和新开发。
例如,坚硬的果壳和无价值的树木,烧制后就可以成为活性炭;
大蒜素是用大蒜制成的,这只能做添加剂不能做饲料,但大蒜皮则是可以做饲料的。
大蒜皮经过现代化工艺处理,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甚至大蒜素都与之无法相比。
因为,大蒜素仅限于抗菌抗毒,而大蒜皮这方面作用可能差一点,但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饲料吸收率等功效。
再如,在饲料中准许加入海洋生物,目前用的仅限于鱼粉和虾糠,但海藻做为海洋的牧草,饲料中却鲜有添加。
2008年青岛奥帆赛前,发生的严重的浒苔事件就说明,我们人类从来就没意识把它们当做资源开发和利用,用巨额的财政资金捞上来的浒苔,只有让其白白烂掉。
如果说海带是人类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那么,浒苔(各种海藻)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动物的一个重要的饲料来源。
国家政策中严格把中草药划为“药品,”既不能当添加剂,更不能当饲料,表面上是保护养殖,实际上还是以“西药”的标准给中草药加上“紧箍咒”。
到头来,使我们整个社会的养殖与我们的初衷和愿望背道而驰。
所以,只有改变中药的划分标准,水产用中草药才能发展。
水产用中草药发展了,水产养殖才有可能从质和量这二方面,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文明的产品。
三、大棚内养殖的参苗为什么容易犯病?
大棚内养殖海参,由于处于高密度养殖状态,产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有病,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用各种抗生素药物去治疗。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在海参的养殖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促进生长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让大多养殖户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养殖产量。
由此,抗生素理所当然就成为海参养殖的“救命稻草”,似乎也成为了海参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大棚的海参养殖生产中,几乎可以定义为会不会养海参就是会不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一个“称职”的技术员的评价标准,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用抗生素的水平的高低而已。
在大棚内养殖海参苗,由于水温一般维持在22-28℃,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投放饵料,一般3-5天才能清一次池子,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中,残饵和粪便就会变质或发臭,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海参的表皮粘膜或胃肠道粘膜。
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着危害程度的大小。
打个比方,我们夏天如果拿一块熟食品,常温放上几天后,高温处理了都不能吃,那么不杀菌的情况下绝对不能食用。
如果说海参饵料放在水中几天后仅仅是变味的话,那么海参的粪便几天后则会臭不可闻。
臭味的程度是由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的。
海参摄食由于不能自主选择,食用了池底变质的饵料和粪便,怎么会不得病呢?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海参养殖中的疾病,又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3-5天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