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全面爆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专业性全面爆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性全面爆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电爆网路敷设质量差,连接方法错误,漏接、连接不牢、输电线或接触电阻太大;
线路绝缘不好,
产生输电线或接地局部漏电、短路;
操作不慎,个别雷管脚线未接上,装填不慎折断脚线;
或导火索、导爆索、电爆线路损伤、折断。
(6)在炮孔装药或回填堵塞过程中,损坏了起爆线路,造成断路、短路或接地,炸药与雷管分离未被发现。
(7)起爆网路设计不正确,电容量不够,电源不可靠,起爆电流不足或电压不稳;
网路计算有错误,每组支线的电阻不平衡,其中一支路未达到所需的最小起爆电流。
(8)在同一网路中采用了不同厂、不同批、不同品种的雷管,电阻差过大,由于雷管敏感度不一,
造成部分拒爆。
(9)炮孔穿过很湿的岩层,或岩石内部有较大的裂隙,药包和雷管受潮或引爆后漏
3.预防措施
(1)
雷管、导火索、导爆索和炸药使用前,要进行严格认真的质量检查,精心进行测定,
过期、受潮和质量不合格的应予以报废处理。
(2)
在水眼、水中和潮湿环境中爆破,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如使用防水雷管和炸药,
或用防水材料包扎炸药,避免浸水和受潮。
(3)
改善保管条件。
库房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
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产品应分类堆放,
分批使用,防止受潮和混用。
(4)
改善加工操作技术。
导火索与雷管连接必须使用雷管钳连接牢固;
切割导火索的刀必须锋利,
避免切割不齐或有碎棉纱堵住喷火孔;
装炮应先装干孔、后装湿孔;
装药密度应控制在最优密度范围内,
不使过于密实。
(5)
起爆网路施工必须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细致操作。
避免漏接、捣断脚线;
爆破前要严格检查爆破线路敷设质量,逐段检测网路电阻是否平衡,网路是否完好,
电流电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元漏电现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起爆。
(6)
雷管和炸药包要适当保护,防止导线损伤、折断3在炮于L装药或回填堵塞中要细致操作,
防止损坏线脚、电爆网路和使雷管与炸药分离,并加强检查。
(7)
在同一电爆网路中避免使用不同厂、不同批、不同品种的雷管、导火索、导爆索。
在同一条串联线路中,不同时段的电雷管不能使用同一批时,但必须同厂,且桥线材料必须相同。
(8)
爆破线路适当提高电流强度,一般将串联电路的电流提高到4A以上,
用以克服因敏感雷管先爆而造成的拒爆。
经常检查插销、开关、线路接头,以防损坏。
点火应做到不错不漏。
(9)炮孔穿过潮湿岩层或较大裂隙,要作防水和防漏气处理。
4.治理方法
瞎炮如系由开炮孔外的电线、电阻、导火索或电爆网路不合要求造成,经检查可燃性和导电性能完好,
纠正后,可以重新接线起爆。
(1)当炮孔不深(在50cm以内),可用裸露爆破法炸毁;
当炮孔较深(在50cm以上)时,
(2)可在距炮孔近旁的cm处,钻(打)一与原炮孔平行的新炮孔,再重
新装药起爆,将原瞎炮销毁。
钻平行炮孔时应将瞎炮的堵塞物
掏出,插人一木桩作为钻(打)孔的导向标志。
(3)当打孔困难,亦可采取将盐水注入炮孔中,使炸药雷管
失效,再用高压水冲掉炸药,重新装药引爆。
(4)对于较深炮孔亦可采用聚能诱爆法,用聚能装药,如图
4-1所示,取铵锑炸药一管,圆锥高h与底径d的比值为1.5
~2.0的聚能药卷一个,以提高诱爆度及穿透介质的力量,装
入瞎炮孔内爆炸,它能在50cm长的炮泥(堵塞物)之外诱爆其中
的瞎炮。
(5)在处理瞎炮时,严禁把带有雷管的药包从炮孔内拉出来,
或者拉动电雷管上的导火索或雷管脚线,把电雷管从药包内拔
出来,或掏动药包内的雷管。
2早爆
1.现象
点火或通电引爆炸药时,出现有的药包比预定时间提前爆
炸的现
象。
(1)导火索燃速不稳定,或采用了不同燃速的导火索,燃速快的就早爆。
(2)不同厂家生产的电雷管混用,易点燃的雷管先爆。
(3)电爆网中雷管分组不均,易引起电流分配不均,雷管数少的组,因电流充足而先爆。
(4)爆破区存在杂散电流、静电、感应电或高频电磁波等,引起电雷管早爆。
3.防治措施
(1)选择燃速稳定的导火索进行爆破。
(2)同一电爆网中选用同厂、同批、同品种的电雷管。
(3)电爆网设计尽量使电雷管分组均匀,使各组电流强度基本一致。
(4)用电设备较复杂的场所,应对爆破范围的杂散电流进行检测,有可能引起早爆的改用导爆索、
火雷管起爆。
3冲天炮
(1)、爆破时,爆破气体从炮孔中冲出,使爆破失效,被爆破体不出现开裂和解体的现象。
(1)采用堵塞材料不合适,使用了光滑、不易于密实和易漏气的堵塞材料。
(2)炮孔堵塞长度不够,使爆炸气体从孔口冲出。
(3)装药密度不够;
或孔壁上裂缝较多,造成漏气。
(4)炮孔方向与临空面垂直形成“旱地拔葱”。
(1)堵塞材料应选用内摩擦力较大、易于密实、不漏气的材料。
一般用粘土及砂加水
拌和而成,采用比例为1:
2~1:
3,水用量为15%~20%。
(2)炮孔堵塞应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一般应大于抵抗线长的10%~20%。
(3)提高墙塞质量,堵塞时,堵塞物之间必须密实,防止空段。
一般当药卷装到规定
的位置后,应先用炮棍把填塞物轻轻推入药孔,使填塞物与药卷充分接触,然后逐
段装入填塞物,装一段捣一段。
起初用力轻,以后逐渐加力,接近孔口时用力捣实。
分层装药时,填塞物仅起固定药卷位置的作用,一般不需要密实。
当两层药卷之间孔
壁上裂缝较多时,为防止爆炸气体逸散过多,其间的填塞层应压实。
分层装药的药卷
之间最好用砂泥条或钻孔粉屑填充,上层药卷至孔口之间必须填塞密实。
4.炮孔方向尽量使与临空面平行或与水平临空面成45o角,与垂直临空面成30o角。
2药包爆破
2.1起爆
岩土和建筑物拆除爆破,破碎面出现超过要求爆破界线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未按边线或拆除控制爆破方法布孔和装药。
(2)一次爆破用药量过大,超出了预定爆破作用范围。
(1)在边线部位采取密孔法、护层法和拆除控制爆破方法进行布孔。
(2)控制一次起爆炸药用量,采取较密布孔,较少装药,依次起爆的方法,使爆裂面板规则整齐的出现在预定设计位置。
2.2煤渣块过大
被爆破碎的岩石或建(构)筑物爆渣块度过大,清理困难,需进行二次爆破破碎处理。
(1)炮孔间距过大,临空面太少,抵抗线长度过长,致使各炮孔单独向的自由面爆成
漏斗,留下未爆破的硬块,而使爆落的爆渣块过大。
(2)炸药用量过小,破碎力度不够,不能使被爆破体都粉碎成碎块;
而使部分爆渣过大。
(3)采用集中药包爆破,各部分受力不匀,位爆渣块度大小不匀,产生部分大块。
(4)在长条形爆破体上进行单排布孔,炮孔过小时,爆炸能主要消耗于相邻炮孔间的
破裂上,从而减弱了向自由面方向推移介质的能量,亦会产生爆渣过大的现象。
3,预防措施
(1)按破碎块度要求,设计和布置炮孔:
选取适当的临空面和抵抗线长度。
(2)合理装药,炸药用量控计算和通过试爆确定。
(3)尽可能采用延长药包,分散布孔,少装药,使爆渣大小均匀。
(4)在长条形爆破体上进行单排布孔,炮孔间距宜取1.o一1.5倍抵抗线长度。
将大块爆渣根据破碎块度要求钻孔、装药,或采取裸露爆破法进行二次破碎解体,使
其达到要求的块度。
2,3爆面不规整
爆破后要求爆裂面规整的岩坡,台阶或拆除爆破的切割面,出现凸洼不平或在两端头的
转角形成缺角等缺陷。
(1)在爆裂或切割面部位未采取多布孔,少装药或间隔装药的控制爆破方法进行施爆。
(2)炮孔未沿设计爆裂面顶线(即切割线)布置,钻孔深浅不一,相互不平行,左右前后偏离
过大。
(3)切割面上未设导向空子L(不装药),或虽设导向空孔,但深度未达到破裂切割深度。
(4)炮孔采取密装装药(即偶合装药)方式(图4—2“),使爆轰压力过大,而损坏爆裂面。
3,防治措施
(1)对要求切割面规整的爆破,宜采取
控制爆破方法,多钻子L,少装药或间
隔装药;
或采用护层法施爆。
基本点是:
创造较多的临空面,采取较密的布孔,
群炮齐爆,或依次起爆,使裂缝沿着炮孔
连线裂开,形成比较整齐的爆裂面。
炮孔应沿设计爆裂面顶线布置,炮
孔做到深浅一致,相互平行,使爆轰力
基本均匀,不使前后偏离过大。
(3)在爆破或切割面两端设导向空孔,并
使其深度与爆破、切割深度一致。
靠爆裂、切割面炮孔采取非密装装药
(即不偶合装药)方式(图4-26),以减弱爆轰
力和爆破振动,保护爆裂面尽量少受损伤。
2.4爆破振动过大
爆破时,振动强度过大,造成邻近建(构1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仪器失灵,或对人体造
成伤害。
2,原因分析
(1)采用了爆速高、猛度大、冲击作用强的炸药,作用于爆破体上的炮轰压力大,因而使爆
破振动过大。
(2)在控制爆破中,采用了密装装药方式,爆炸能量大,易使介质粉碎,振动亦相应加大。
(3)爆炸一次装药量过大,使爆破振动强度(爆速)超过允许界限。
(1)选择适当的爆破能源,如在控制爆破中选用低爆速炸药或燃烧剂,以降低地震波、冲击
波的作用。
(2)采用适当的装药方式,如在控制爆破中,采取分散装药,减少爆破振动强度;
或采取装
药与孔壁问预留一定环形空隙的装药方式,可缓冲和降低爆破对介质的冲击作用,因而可
减少振动程度。
(3)控制爆破振动强度。
一般多以垂直振速来衡量爆破振动强度,并作为划分破坏程度的指
标。
对应各种影响程度的爆破振速限值参考资料见表4—1;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统计,不同
建筑物、构筑物地面质点爆破振动速度允许临界值参考资料见表4—2。
(4)控制和减少一次齐爆的最大用药量来降低爆破能量,或采用分段微差控制爆破予以减振。
为保护邻近建筑物不受爆破振动的损害,在控制爆破中,一次起爆允许用药量,可按下式
计算:
Q=R3(υ/K)3/a
式中Q——一次起爆允许的总药量(kg);
R——爆破中心点至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m);
υ——被保护物地基允许振动速度(cm/s),一般取υ≤5cm/s;
K——与传播地震波的介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当介质为基岩时K=30~70,平
均值K=50;
当介质为土质时,K=150~250;
平均值K=200;
a——爆破振动(地震波)随距离衰减系数,a=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