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8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docx

工业统计知识讲座

长治市统计局 李瑜晓

2009.6.16

介绍内容

一、工业统计范围及标准

二、工业生产方面内容和问题解答三、工业效益方面内容和问题解答四、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

工业统计范围及标准

一、工业统计范围及标准

1、工业和工业统计的定义

2、工业统计范围

3、工业统计中的标识性指标及标准工业和工业统计的定义

一、工业的定义和工业生产活动包括的内容:

1、 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半成品等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

也就是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活动的部门。

2、工业生产活动包括的内容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森林采伐、晒盐等。

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

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

④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

二、工业统计的定义:

工业统计就是对工业行业的有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

二、工业统计范围

1、现行工业统计范围为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工业统计范围确定的依据:

每年年终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报表中的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保留(纳入),不够500万元的去掉,确定后单位在新的一年内不变,年内企业销售收入由不足500万元上升到500万元以上或由500万元以上下降到500万元以下,企业统计范围均不再变更。

三、工业统计中的标识性指标及标准

1、工业行业小类:

是国民经济行业的细分类。

归类依据:

由本企业所生产的主产品来确定。

小类码为4位。

第一位是0的不能略去。

2、国有控股情况:

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

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

A、国有绝对控股企业:

是指国家资本所占比例大于50%(含50%)的企业,包括纯国有企业。

B、国有相对控股企业:

是指国家资本比例不足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的其他经济成份所占比例的企业(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份,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股权的企业(协议控股)。

相对控股和协议控股都归入国有相对控股。

3、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本标准是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从业人员数 人2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300以

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3000以

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4000

以下

二、工业生产方面内容和问题解答

1、工业总产值

2、工业销售产值

3、工业产品产量

4、工业产、销、存

5、工业生产能力

㈠、工业总产值

1、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的,均应包括在内。

反之亦然,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么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③工厂法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

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3、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①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

(半成品)价值合计。

包括企业生产的自治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

这一部分如何计算,我们按本期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

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价格计算。

(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本企业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的劳务收入。

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比较好,能取得这部分资料,而且这部分价值所占比重较大,应包括在对外加工费收入中。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是指企业报

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本指标一般可以会计核算资料中取得。

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的成本,则总产值中也不包括这部分价值,反之则包括。

4、工业总产值中不应包括的内容:

①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

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②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和非工业产品价值的收入。

如:

住宅;公用事业及福利事业单位的收入;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基建部门的建筑安装价值等。

③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如:

锯末、切屑、矸石)等,其销售价值也不包括在总产值中。

④筹建单位的产品,只计算产量,不计算产值。

⑤企业内部用于生产的,不准重复进行计算产值。

如:

钢厂用于炼钢的铁,不计算产值。

5、如何区分定货者来料加工和工业性作业

A、定货者来料加工: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定货者发来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和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

按照现行工业统计制度规定凡是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无论加工繁简一律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相应的统计其产品产量,鉴于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材料是由定

货者出资购买的,按照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统一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按加工费计算。

产品产量的统计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定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不论是否工业企业),加工企业应将其产品产量计入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

②定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加工企业不统计其产品产量,以免重复。

B、工业性作业: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

它只是恢复或增加原来产品的使用价值。

工业性作业按加工费计算。

工业总产值,不包括被修理、加工产品的价值,但应包括在工业性作业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价值。

为避免重复,不再统计实物量,工业性作业产值具体包括:

①对外承做的工业品修理价值。

②对本企业专项工程、生活福利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价值。

③对外来材料,零件及未完制品所作的个别工序的加工价值。

(研磨、油漆、印花、电镀,印字等)

C、定货者来料加工和工业性作业的相同点是:

两者均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同点是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出具有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该产品具有新的使用价值。

为使实物量统计不重不漏,对定货者是境内的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加工企业将其产品产量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而定货者是境内的工业企业,加工企业不再统计实

物量。

工业性作业一律不统计实物量。

6、用外商来料加工生产产品的加工企业如何计算总产值、生产量和销售量:

用外商(包括港、澳、台)来料加工生产产品,企业财务核算上以加工费进行结算,产成品交由外商经销。

因此不论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加工费计算产值(加工费包括企业自备的在加工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和零配件的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

由于产品交由外商经销,加工企业应视同销售。

销售量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销售中。

7、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出现负数时如何填报报表?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价值减去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价值后的余额。

如果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数,企业在填报报表时按实际的负值填报,不能填0,但要明确必须与企业会计核算一致。

即:

凡会计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成本的差额价值,总产值中就应包括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的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会计不核算,产值不包括。

8、什么是新产品?

新产品是指在产品结构、性能、材料、技术特征、化

学成分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现有产品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产品,或是从未生产过的新创产品。

它是利用国内或国外的新设计进行试制、投产并经新产品鉴定合格的产品,或直接技术引进的新产品,必须是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㈡、工业销售产值

1、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

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价值总量。

它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和对外加工费收入:

A、销售成品价值: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企业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金额。

计算方法为报告期产品实际销售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销售成品价值包括:

为本企业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门提供的成品和自制设备价值。

不包括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价值。

B、对外加工费收入: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可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税的价格计算。

2、工业企业为本企业内部提供的工业产品和工业性作业,以及自制设备这些产品并不能通过流通领域实现销售,为什么要计入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提供给本企业内其他部门使用,如果是以该产品对外销售的同样价格进行结算的,把这部分产品的价值包括在工业销售产值中是可以的,这些产品的对外和对内销售并无什么差别,产品的价格中自然也都包括了利税的。

但企业的自制设备为本企业内部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这些产品如果只是核算成本,在内部结算使用,这不算是一种销售行为。

现行制度规定,之所以把这部分价值也包括在工业销售产值中,是与这个指标当前所发挥的作用相联系。

用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计算工业品销售率,作为工业生产总量指标的工业总产值,既包括了企业生产的供对外销售的工业产品,也包括了不对外销售的工业产品。

如果工业销售产值只反映供外销售的部分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而不相应地包括不对外销售的这部分产品价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范围就不配比了,用来计算产品销售率也就不完全了。

3、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联系与区别。

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两者在工业产品的计算范围,计算的价格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工业

销售产值是工业产品的销售总量,工业总产值是同一时期内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

销售总量以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为计算原则。

不论是本期生产的产品还是上期生产的产品,只要是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为本期的工业销售产值。

生产总量是以产品的生产为计算原则,只要是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已经销售或尚未销售的工业产品,都以计算为本期的工业总产值。

因此,本期生产而本期尚未销售的工业产品不能包括在本期的工业销售产值中,在本期内销售的而非本期生产的工业产品不能包括在本期的工业总产值中。

4、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联系与区别:

A、工业销售产值是反映销售的工业产品全价,不论是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工业产品,还是定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工业产品转移价值都应包括在工业销售产值的价值中。

而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不是生产企业的所有权不能构成企业销售的收入,因此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不能包括订货者来料价值。

B、企业自产自用的自制设备,为本企业非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