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厦门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7)《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苏轼,给他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
古人云:
“上善若水。
”世上之人,没有谁不甲(A.感慨B.感叹)水中蕴藉①(A.jí
B.jiè
)着的无穷力量;
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
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
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绕过去;
水很识乙(A.形势B.时务),遇到堤②(A.dīB.tī)坝,它能理智地止步。
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
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分)
①______②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乙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修改句:
。
二、阅读与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5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的是崇山峻岭,“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注释】①缘贡:
趁着进项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
仅仅满足进项数量。
③峭直:
严厉刚直。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7.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8.【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9.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22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之所以会读“报纸墙”,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书可读,比较爱“串门”。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我读书时候好玩的事情,写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C.当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的时候,我就没有小时候那么爱读书了。
D.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虽然书鲜亮了我的人生,但是我觉得自己很辛苦。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12.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6分)
A.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B.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13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
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
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
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