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722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倾销与反倾销Word格式.docx

反倾销"

,就是当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家市场,并对进口国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且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时,则进口国为抵消或阻止倾销,可征收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的行为。

反倾销是国际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是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然而,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产品越来越多地陷入反倾销诉讼的困扰呢?

近十多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用于保护本国工业不受冲击的反倾销手段被频繁使用。

与此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企业觉得某个行业有利可图,便会一窝蜂地盲目上马。

不正当价格竞争的风潮走进国际市场,导致反倾销指控。

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我国产品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明显的有利地位。

于是一些当地产业希望借助这种手段将我国产品挤出本国市场。

所以,今后国外企业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的增加不足为奇。

第一课、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

张为付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一、引言

  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

重商主义“奖出罚入”(直接补贴)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最初倾销产生的根本原因;

出口商业垄断组织的形成使倾销在离开政府的直接补贴后可以存在和发展;

三次产业革命后世界生产力的扩张使世界范围内的倾销大规模形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倾销已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之中。

世界经济史上反倾销的出现大大晚于倾销的产生,但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世界各国(地区)反倾销立法和实践进展迅速,从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对反倾销的立法、修订、完善一直作为主要议题而列入谈判内容,国际统一的反倾销法律已形成,并被世界各国(地区)所接受。

目前,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的根本宗旨是消除国际贸易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自由贸易的发展,但世贸组织又明确了反倾销存在的合法性,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被限制和取消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所以反倾销已有背离其矫正出口贸易中不正当竞争倾销行为、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初衷,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之势。

  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倾销与反倾销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倾销与反倾销的时代特征,并对世界倾销与反倾销中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国内反倾销法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我国的反倾销行政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倾销的历史起源与阶段特征

  1.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与倾销的产生

  最早的倾销产生于重商主义推行的“奖出罚入”对外贸易政策时代,当时倾销是重商主义者寻求和开拓国际市场、排挤驱逐竞争对手以获得和扩大贸易顺差的重要对外贸易工具,至今有数百年历史。

但当时的倾销与现在的出口补贴在意义上较为相近。

  倾销的发源地在欧洲,16世纪~18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如英国、法国、普鲁士等)均实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一国财富的主要标志,因而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获得金银。

但当时的倾销基本上是在政府或行业协会(商会)大量出口补贴下进行的,因为倾销会给出口商造成损失,只有政府或商会的出口补贴才能维持倾销行为不亏损。

正如斯密在论及英国奖励出口政策时指出:

“商人和制造业者赖于这种奖金才能在外国市场以与竞争者同样低廉或更为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的货物,出口量因此增加,贸易差额变得对英国有利”(斯密1974,P75~76)。

同时他又认为:

“其实政府或行会的这种出口补贴无异于付钱给外国人以购买英国货物。

”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制造业的生产和对外出口,以换取重商主义者认为最能代表国家财富的金银币。

  如果说政府的出口补贴和鼓励政策是为了获得重商主义的金银财富的话,那么制造业商会的出口补贴目的是什么呢(19世纪各国政府在逐渐取消公开、直接的出口补贴政策后,制造商和出口商常对出口进行补贴)?

这是因为当时西欧各国所发展的工业在整体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国际市场上产品竞争十分激烈,而价格竞争是相似产品间竞争最直接和最方便的方式,通过补贴和奖励出口政策,对于制造业者来说可以有效地排挤竞争对手,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使部分产品可以销往国外,其损失(用于出口补贴、奖励等)从长期看可以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垄断的形成中得到补偿。

同时,促使国内增加生产的产品的出口,可以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下降,使生产的整体利益不降低。

正如斯密所说:

“我知道,某些行业的经营者都私下同意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钱来奖励他们一定货物的输出,这种方策施行得很顺利,虽然大大增加了国产商品,但却仍然能在国内市场上使他们的货物的价格高一倍以上”(斯密1974,P87~88)。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促进倾销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进口货物的高关税政策,在奖励出口的同时,重商主义实行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几乎是禁止性关税的高关税政策。

这一高关税政策,一方面阻碍了外国产品的流入,另一方面也使本国的出口倾销产品无法以低价再流入国内市场,即进口关税阻止出口倾销产品的“回流”。

  在所有实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中,当时的英国最具有代表性,因为英国的自身领域内并没有金银矿产,英国的发展和发达是依靠贸易、航运和殖民地。

殖民地是英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倾销目标市场,航运为商品的海外运输创造条件,以价格倾销式的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得到很大发展。

除英国外,当时国内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荷兰等也实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同样对出口进行奖励和补贴,所以倾销不仅发生于英国,也发生于欧洲其他国家(沈瑶1999,P175)。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倾销行为是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形成和市场几乎为自由竞争状态下产生的。

制造商并没有形成国内垄断,无法组织起来提高国内价格,也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倾销,但政府和制造业商会的补贴和鼓励政策不仅导致了倾销而且使倾销持续不断,所以最初的倾销与垄断没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完全是政府或商会出口补贴和鼓励政策的产物。

  2.商业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倾销的发展

  在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下,西欧各国的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市场由欧洲本土的区域性市场扩大到亚洲、美洲和非洲沿海地区等早期世界市场(宋则行,P113~119),对外贸易量迅速扩大,贸易产品种类逐步丰富。

贸易量的扩大引起了欧洲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国政府采取扶持和保护的政策,加强本国商业贸易公司的种种经营特权,使之能垄断本国对世界各地的经营贸易权,以增加商业资本的国际竞争力。

比较典型的公司有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荷兰、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在其国内他们具有独家经营对东、西印度市场产品贸易的权力,实行国内贸易的垄断。

因为当时各国国内手工业者在原材料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上主要依赖于出口商,所以垄断性商业组织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政府的干预和扶持下,对外贸易公司的国内垄断地位开始形成,这种商业垄断可以通过控制在国内市场的供用量,使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保持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取超额利润,以弥补多余产品的低价出口所造成的损失,既可使国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又可使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总体收益不亏。

所以,此时倾销已不再完全依赖于政府、商会的直接补贴,而是出口垄断组织的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成为出口商的自觉行动。

  3.产业革命与大规模倾销的形成

  

(1)第一次产业革命与英国大规模对外倾销

  正如瓦伊纳所指出:

“除了官方出口补贴引起的倾销以外,直到工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生产、需要积极扩大市场时,倾销才发展成普遍的做法”,瓦伊纳的这一论述再适合英国当时的情况不过了。

  18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端于英国,这次产业革命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为标志。

从机械和动力的革新开始的。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英国是世界各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提供者,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大大增强。

所以从19世纪初,英国改变了过去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逐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换取其他国家(地区)市场的开放。

英国实行的自由政策受到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的严厉批评,他用所创造的“生产力理论”对斯密的“价值理论”进行了批驳,指出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以英国的财富本身去削弱外国财富的生产能力。

李斯特虽然没有直接指责英国的倾销行为,但其对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批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在强大的产品优势下,以实行自由贸易之名向欧洲其他国家倾销工业制成品的事实。

世界经济发展史也表明,在这一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产品出口倾销国。

  

(2)第二次产业革命与美国、德国的对外倾销

  第二次产业革命最先发源于美国和德国,其主要标志是电力代替了自然力。

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能源,内燃机的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以电力、电气、化学、石油和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已取代传统工业(如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煤炭等)成为美国、德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二次产业革命在大大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逐步落后于后起的美国、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1876年时,英国工业总产值仍占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20世纪初,德国也超过英国,世界排名第二。

这一时期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取代英国成为对外倾销最多的国家,而其他当时已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如比利时、法国、奥地利、意大利、俄国、加拿大等)都加入到出口倾销行列。

其中,以美国和德国的对外倾销更为严重。

如瓦伊纳所指出:

“至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且有计划的出口倾销一直是美国制造商的一种常用做法,在这方面,大量官方和非官方证据是决定性的,无可争辩地表明,1914年以前美国制成品出口贸易很大一部分就是在以倾销价销售基础上得到发展和维持的。

”而在当时的德国,大多数卡特尔出口贸易中,倾销是正常现象,而没有倾销倒是例外情形(瓦伊纳2003,P53)。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工业制造业部门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大量出现,其中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在欧洲最为盛行,托拉斯则在美国更流行,这又为大规模的对外倾销提供了组织保证。

各种垄断组织的出现使出口倾销不再是无计划的间歇短期行为,而是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但必须指出的是,此时的垄断组织已不同于重商主义时代由政策扶持的商业垄断集团,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产生的垄断组织具有操纵生产和国内市场价格的强大势力,具有对外持续大规模倾销和对内维持高价的能力,而不必依赖于政府直接的出口补贴和支持。

  4.二次世界大战后倾销的普遍盛行及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倾销呈大幅增加、普遍流行的态势,发达国家间的出口倾销与反倾销仍占较大比重,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间的倾销与反倾销也十分普遍,倾销与反倾销成为国际经济中的焦点问题。

  

(1)日本及新兴工业国家的出口倾销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和合理的产业政策及战略性贸易政策共同作用下,日本和欧盟(欧共体)经济迅速崛起,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相对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其中,日本的工业制造力大幅提升,远远超过其国内市场需求,其工业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相当高,由于世界市场已被美国、欧共体等国所占领,日本在产品出口中大多实施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倾销手段,所以,战后日本是世界经济史上继英国、德国、美国之后又一产品出口倾销大国,这一点可以从日本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