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69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终版).docx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难点:

怎样把积木搭得更高

教学准备

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积木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

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

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

“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

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

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

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板书设计

让我们发现更多

形状:

圆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圆锥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二页4

教学反思

标题4黑体

正文宋体小四

行距固定值22磅

关键字宋体小四加粗课题:

黑四正文:

宋小四关键字:

宋小四加粗固定值22磅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第1课初识大自然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面有哪些事物

难点:

理解“大自然”的定义

教学准备

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

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

板书设计

初识大自然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三页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第2课考察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寻找校园中属于自然界的事物

难点:

安全有效的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

落叶,石子等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石子树叶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四页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会对自然物品分类

难点:

分类的依据

教学准备

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提问:

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

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

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

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

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板书设计

大自然中的发现

分类有生命无生命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四页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第1课多样的天气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

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样的、变化的

难点:

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

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

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

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

(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

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

(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

及时记录和交流。

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多样的天气

晴阴雾雪风雨及几种天气的图画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五页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第2课天气的影响

总第教案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

2.科学探究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

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科学态度、STSE

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极端天气我们该注意的事项

难点:

区分天气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6幅图

(2)说一说:

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

人们在干什么?

还适合干什么?

(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验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

(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

(5)说一说:

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

(6)小结

2.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