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38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doc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015-2016学年

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氮气B.空气C.生铁D.氯化钠溶液

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取用固体药品C.塞紧橡皮塞D.过滤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铁 D.铝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汽油 D.冰块

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6.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O2=N2+X+2H2O,X的化学式为(  )

A.CO B.O2 C.CO2 D.C

7.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铝土矿 B.不锈钢 C.锰钢 D.焊锡

8.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香色,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丙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2

10.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11.右图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图形关系是()

A

B

C

D

X

合金

生铁

溶液

化合物

Y

金属单质

乳浊液

纯净物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

5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少空气的进气量

14.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

②铁、银、硫酸铜溶液;

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5.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

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2:

1 B.3:

4 C.12:

11 D.1:

1

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

17.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18.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1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uO

C

隔绝氧气灼烧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O

CaCO3

高温煅烧

20.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aCO3 B.O2CO

C.CO2H2CO3 D.O2H2O

二、填空题

21.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明矾B.水银C.干冰D.甲烷

(1)      可用于人工降雨.

(2)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      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4)      可用于净水.

22.(8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b的名称:

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发生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要可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用E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3.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右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____性。

(3)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

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H2SO4)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在20℃时,NaCl的溶解度      KNO3的溶解度(选填“>”或“<”).

(2)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      的方法(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在40℃时,NaCl和KNO3固体各6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为    g,所得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

(4)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

26.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I.右图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右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A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热

C、Fe2O3

无色气体A

黑色粉末B

II.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利用碳和氧化铁反应模拟炼铁,得到了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并探究两者的成分。

(一)甲组同学对无色气体A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A中只有CO2;猜想2:

A中只有CO;猜想3:

A中有CO2和CO。

【实验验证】

甲组同学按如下图示进行实验(箭头表示气体流向,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CO2)。

ⅠⅡⅢⅣ

【讨论交流】

实验证实猜想3正确,则:

(1)Ⅰ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能证明猜想3成立的现象是_____。

(2)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二)乙组同学对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②碳(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产物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物质

性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初步实验与猜想】

①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②进行猜想:

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猜想一:

全部是Fe;猜想二:

全部是Fe3O4;猜想三:

是__________。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按右图装置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应前称取5.8g黑色粉末B加入玻璃管内(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充分反应后管内固体全部是铁,玻璃管和管内固体的总质量64.2g(已冷却到室温)。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数据,经计算得出该黑色粉末B是。

【反思与评价】碳(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三、计算题

27.6.5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得氢气多少克?

28.江苏磊达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